原标题:
工匠刘飞:扎根工地“淬炼成钢”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庞慧敏 通讯员张华
“每一个工程项目于我而言,都是一件艺术品,我会力求精益求精地去‘雕刻’他,让他趋于完美。”刘飞一边认真检查着刚刚制作完成的钢筋笼尺寸,一边坚定地说道。
4月26日,刘飞身披绶带站上领奖台,成为2024年度“柳州工匠”。39岁的刘飞进入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已有十五载,先后参建石家庄转体斜拉桥、福泉高速公路、永柳高速公路等7个铁路、公路项目,从最初懵懂的技术“小白”,历经风雨磨砺,已蜕变为独当一面的技术“精英”。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省部级工法2项。现在的他已是中铁七局三公司永柳高速项目部副经理兼商务经理。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永柳高速项目地处非常偏僻的荒郊野外,刚去的时候,那地方没人、没路、没车、没通信,啥都没有。”提起正在建设的永柳高速,刘飞感慨地说,“那种孤独难以言喻。”
该项目地处山区、安全风险高、工期紧、任务重,他经常连续多日吃住在工地,详细走访踏勘现场,开便道、建场站,每天千余通电话,奔走在各个工点跟进施工进度,规划现场施工组织,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强力推进管段内路桥隧施工,2024年先后在全线取得“9个第一”的成绩,被业主赞为“铁军”。
刘飞注重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学习、掌握和应用,注重施工现场小改小革微创新研究工作,2020到2025年,他主导研发9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种墩身自动式升降喷淋装置专利解决了高墩养护困难安全风险高的难题,一种便捷移动式收缩雨棚的发明专利解决了广西雨季时间长、气温高作业人员易中暑、梁体施工作业防雨的难题。
如今,成为项目领头羊的刘飞,既注重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也重视运用传帮带、干中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发展赋能。从一个小白技术员一步步成长到今天,他说,“很庆幸自己进入中铁这个大家庭,很感谢工作中的好师傅、好领导教会了我什么是大国交通,什么是‘责任’。我要把这种传帮带的好传统持续发扬。”他带徒弟,不仅教他们看图算量,更以身作则,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年轻同志,教他们“热爱”,教他们“较真”。工作十余载,刘飞给公司输送了16个技术主管、3个工程部长。
近年来,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产业工人队伍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先进模范典型。“90后”盾构机操作工罗浩,先后荣获国家国资委“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盾构分公司“蛟龙”掘进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运架分公司桥梁架设班组荣获陕西省建设系统“梦桃式班组”,刘洋、肖虎等14名一线工人获得省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