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近日宣布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发动第七次导弹打击,宣称其“已丧失战斗力”,尽管五角大楼未证实航母受损,但社交媒体流传的红外影像显示舰体附近发生剧烈爆炸,再度引发全球对美国中东战略的审视。

同时这一声明也引发了国际舆论震荡,而在这场看似不对称的冲突背后,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更以“特朗普的中东泥潭”为题,揭露美军行动正陷入战略级反噬困境。



胡塞武装的“不对称胜利”

2024至2025年间,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转变,也门胡塞武装,过去常被认为只是地区性的非正规军事力量,如今却对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战略压力。

这个擅长“非对称作战”的组织,利用低成本、高机动的军事行动,不断挑战美国及其盟友,胡塞武装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重要的角色。



胡塞武装的崛起表明,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并非万能,也反映出大国在复杂的地缘冲突中面临着深刻的困境,这种情况也促使以色列重新审视其战略。

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不只是随便闹事,而是周密计划的战略行动,他们擅长利用现代战争中信息不平衡的优势,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成果,让强大的美国也感到头疼。



导弹和无人机是他们的主要武器,频繁攻击红海和阿拉伯海的美军航母编队,这使得美军的行动受到严重阻碍,也提升了胡塞武装在地区的影响力。

这反映出小型武装组织在现代战争中,可以利用特定优势对大型军事力量构成实质性挑战,而自3月15日特朗普下令对也门发动大规模空袭以来,胡塞武装以“低成本高效能”战术持续反击。



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军已损失21架MQ-9无人机,胡塞更在沙漠中展出25架击落残骸,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反霸权宣言”。

胡塞武装发言人在4月22日公布的战报显示,他们袭击了美国航母,针对“杜鲁门”号航母,他们声称发射了两枚“圣城-1”型巡航导弹和出动了两架自杀式无人机。



对于“卡尔·文森”号航母,胡塞武装则宣称发射了三枚同型号导弹并投放了四架无人机,企图对其进行打击。

胡塞武装表示,所有袭击目标都已成功摧毁,但是美国方面并未对此发表任何声明,使得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而更令五角大楼尴尬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杜鲁门”号航母自3月起便未参与直接攻击,空袭任务转而依赖B-2轰炸机执行,胡塞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嘲讽称:“美国航母已成为红海上的移动靶标。”

胡塞武装的战略意图

胡塞武装不只在海上活动,他们还用无人机袭击以色列本土,以此回应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这既是报复,也是警告,显示他们有能力扩大冲突,让更多国家参与进来。



胡塞武装多次击落美军昂贵的“MQ-9”无人机,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军事实力,也暴露了美军情报侦察的不足。

这迫使美军重新启用EA-18G电子战机,并制定防空压制计划来应对胡塞武装的威胁,这样的行动倒不是说美国的军事实力不行了,而是它的战略重点变了,还有一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



简单来说美国现在更关注中国,想把更多资源用在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上,这样一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投入就相对减少了,所以应对胡塞武装的时候,显得没那么得心应手。

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谈判也让美国的行动受到限制,它不希望在关键时刻彻底和伊朗或者跟伊朗关系密切的胡塞武装翻脸。



另外如果全面介入也门冲突,美国可能会被拖入战争的泥潭,分散它应对中国崛起的精力。

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能给俄罗斯等其他大国提供更多与美国谈判的资本,从而影响美国的整体战略布局。



胡塞武装巧妙地利用了美国的战略困境,把自己打造成弱者对抗强者的代表,因此得到了一些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他们通过马西拉电视台直播防空作战的画面,在像微博、推特这样的社交媒体上宣传“小人物对抗大人物”的故事,让美国看起来像侵略者,而他们自己则成了保护家园的英雄。



这种信息战和舆论战的策略,进一步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让美国在也门问题上处境更加困难,胡塞武装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了美国解决也门问题的难度。

平民伤亡引爆战略反噬

更值得关注的是,据《纽约时报》的披露,在4月20日美军导弹精准打击萨那居民区,导致12名平民死亡、30人受伤,而五角大楼仅以“夜间打击据点”含糊回应。



此举引发国际社会谴责,联合国人权组织指责美军涉嫌战争罪,战略层面,胡塞武装借机强化反美叙事,其导弹与无人机攻击频次不降反升,甚至波及以色列与沙特目标,

而这也迫使美军重启“压制敌方防空系统”(SEAD)任务,这一本应在开战首日完成的行动,如今沦为补救措施,暴露美军情报与战术的双重挫败。



现在特朗普试图构建“反胡塞联盟”的尝试近乎破产,沙特联军在也门鏖战八年未果,对代理人战争兴趣殆尽,以色列虽高调威胁介入,实则仅停留于政治作秀,波斯湾国家更担忧卷入大国博弈。

分析指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冒险正形成“打不得、谈不得”的战略僵局——空袭越猛烈,胡塞越团结,伊朗地区影响力反而借机扩张。



从竞选期间宣称“不热衷战争”,到如今为以色列安全不惜重启也门冲突,特朗普的中东政策呈现戏剧性转向,军事开支激增加剧国内通胀压力,而平民伤亡事件更使其陷入道德与战略双重泥潭。

知情人士透露,白宫内部对“是否升级战争”已出现严重分歧,鹰派主张“展示肌肉”,务实派担忧重蹈阿富汗覆辙。



结语

这场冲突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美国军事霸权的又一重大挫折,胡塞武装以“弱者的武器”撕开超级大国的战略防线,而特朗普的“强人政治”在现实战场上的溃败,正成为全球权力转移的又一注脚。

而特朗普政府在军事、外交与舆论的多重压力下,正面临如何平衡“强硬姿态”与“止损需求”的难题,此冲突或成为评估21世纪大国干预地区事务代价的关键案例。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