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随着上海交通大学JUST光谱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基建启动,中国天文学迎来了历史性时刻——国产大型通用光谱望远镜实现零的突破。
据悉,这座口径4.4米、主镜面积相当于半个篮球场的超级设备,不仅刷新了国内光谱望远镜的纪录,更以三大"超能力"叩击着宇宙最深处的奥秘。
4.4米巨眼的三大"超能力"
JUST望远镜的主镜由十八片精密的正六边形薄子镜拼接而成,其集光能力远超传统望远镜,可达数十倍。其卓越性能归功于三大尖端观测系统,助力人类探索宇宙深邃奥秘。
首先,多目标光纤光谱仪犹如一张光谱巨网,利用上千根光纤同时捕捉天体光谱,单次观测即可获取数百个星系数据。此举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效率提升数十倍,极大地加快了我们理解宇宙整体演化的进程。
其次,积分视场光谱仪如同高速摄像机,能对超新星爆发、引力波源等瞬变天体进行实时追踪,响应速度较传统设备提升三倍以上。它能够及时捕捉宇宙中瞬息万变的“闪光时刻”,为探索宇宙极端现象提供宝贵数据。
最后,高分辨光谱仪拥有百万倍于人眼辨色能力的分辨率,可精准探测系外行星大气成分。它为寻找“第二个地球”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标志着我们在探索宜居行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JUST望远镜凭借其强大的集光能力和精密的观测系统,将极大地拓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为天文学研究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破解三大宇宙终极命题
JUST望远镜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在宇宙探索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将聚焦人类长期关注的三大宇宙终极命题,致力于揭示深藏于宇宙深处的奥秘。
首先,JUST望远镜将绘制宇宙暗物质分布图。通过对星系团密集区域进行精细巡天,它有望构建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三维暗物质分布图,从而深入理解占据宇宙质量绝大部分的暗物质本质。
其次,JUST望远镜将捕捉宇宙瞬变现象。其“光谱急诊”能力将对超新星爆发、中子星合并等短暂天文事件进行快速光谱分析,填补国际暂现源光谱观测的空白,为瞬变宇宙研究提供宝贵数据。
最后,JUST望远镜将成为系外行星的强大猎手。借助超高分辨率光谱技术,它将探测类太阳恒星的引力波动,并在100光年范围内搜寻宜居行星,从而使“第二太阳系”的探索进入“中国时间”。
JUST望远镜的问世,预示着中国将在宇宙探索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贡献中国智慧。
在"火星环境"建造天文重器
青海冷湖赛什腾山,海拔4320米,以其类火星般的严酷环境著称。在此,一项极具挑战的天文工程——JUST望远镜,正拔地而起。建设者们面临着近空间站气压、零下三十摄氏度严寒、十级狂风以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等多重考验,其艰辛程度堪比太空任务。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项目团队锐意创新,首创模块化装配技术,有效提升了建设效率。同时,JUST望远镜采用SMC弧形钢结构观测圆顶,不仅显著缩短了建设周期,还大幅降低了资源消耗。相比传统方案,其建设周期缩短40%,节水节电高达70%,建筑垃圾减少85%,真正实现了绿色基建。
JUST望远镜的建设,不仅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绝佳的观测平台,更在“世界屋脊”上树立起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彰显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挑战极限、筑梦星河的决心与智慧。
终结“借镜观天”:JUST开启中国天文学自主观测新纪元
长期以来,中国天文学界在重大发现上过度依赖国外望远镜,这一现象被戏称为“借镜观天”。JUST(假设名称,请自行替换)的建成,标志着这一历史的终结。凭借卓越的性能,JUST将彻底扭转中国天文学依赖国外观测数据的局面。
该望远镜的综合性能已超越日本8.2米昴星团望远镜的光谱巡天效率,同时,其在暂现源响应速度方面也比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LT快1.5倍。这意味着JUST将具备更强大的观测能力和更迅速的反应速度,能够捕捉到更多瞬息万变的天文现象。
JUST计划分两期建设,预计2027年实现首次观测,并于2032年完成升级。建成后的JUST将成为未来十年亚太地区最强大的光谱巡天设备,每年产生超过1PB的观测数据,相当于20万部高清宇宙纪录片。这将为中国天文学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助力中国天文学家取得更多原创性的重大发现,开启中国天文学自主观测的新纪元。
最后
这座凝聚中国智慧的"星辰之眼",不仅将重构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更标志着我国天文观测设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跨越。当2027年首束星光穿过4.4米镜面时,中国天文学将正式开启自主探索星辰大海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