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斤女生网购 167 件衣服,160 件因为尺码太小 “穿不上” 退货 , 这不是段子,而是发生在现实中的消费困局。要说这84斤在我们眼里,那不得瘦成一道闪电了,结果都穿不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而且不知道你又没有发现,现在的女装店,一眼看上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童装店”呢,有的衣服买回去一对比就会发现,比小孩子的衣服还要再小点,真是够无语的。那么问题来了,商家为什么要将女装越做越小?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首先是女装尺码集体缩水,尺寸标注与实际严重脱节,现在很多店家的M码等尺码小得离谱。其次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小码衣服用料少、制作时间短,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利润。最重要的一点是商家迎合“白幼瘦”审美,通过缩小尺码制造“穿上小码即变瘦”的心理暗示,来引发消费者身材焦虑,刺激冲动消费,这一点是最可恨的。
不仅如此,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网上关于“BM风”“白幼瘦”等穿搭风格的营销铺天盖地,让不少人无意中陷入自我苛责。再加上商家也在无形中制造出一种“门槛”,让体型正常的消费者连大号都穿不上,因此会觉得自己不够完美。这又进一步刺激消费者产生身材焦虑,试图改变自己,于是形形色色的减肥手段也随之而至。
要我说,女装尺码越做越小,是在推崇瘦到极致的审美,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身材霸凌”。尽管《服装号型》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尺码规范,但是这一标准并非强制性。有的商家故意缩小尺码涉嫌违反《广告法》,但是因为缺乏统一执法尺度,导致这类行为长期没有被有效遏制。
所以,解决这事儿,光靠消费者吐槽肯定不够。平台得加强监管,别让“货不对版”的尺码表继续坑人;另一方面,咱们也得支棱起来,别再被畸形审美给PUA了。当84斤都成了‘大码’,不是我们胖了,而是女装病了!下次再买到“诈骗款”,别忙着怪自己身材不好,直接找商家维权才是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