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谢宝栋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东北三省首例双心室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术。该手术采用两台国产全球最小磁悬浮人工心脏,为一名危重全心衰患者建立左右心双心室辅助支持。



来自内蒙古的许先生今年55岁许先生(化姓),10年前确诊了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病。多年来,心衰反复发作,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2025年正月初八,许先生心衰再次急性发作,先后在当地医院及北京医院接受治疗,虽经规范且强化的抗心衰治疗,病情却未见好转。经多方打听,许先生来到哈医大一院就诊。经完善超声、漂浮导管等详细检查,显示左心功能仅为正常人的1/4,右心功能仅为正常水平的1/6,已进入终末期全心衰竭阶段,同时还伴有肝肾功能不全。

针对许先生的病情,哈医大一院心衰治疗团队进行多次会诊。考虑到心脏移植供体的严重短缺,且患者体重达105kg,心脏移植成功的几率极低。其间,老许的病情进一步恶化,肝肾功能损伤持续加重。许先生转入ICU应用IABP辅助循环,此时患者的家属坚定地选择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然而,经过IABP辅助后,许先生仍处于全心衰状态,单纯的左心室辅助难以挽救生命。经深入会诊,心衰团队为许先生量身定制了最终治疗方案——双心室辅助的人工心脏植入术。但双心室辅助的人工心脏植入术是当前心衰领域最为前沿的医疗技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例数屈指可数。”哈医大一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谢宝栋教授介绍,传统的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大多仅能单一辅助左心室,但随着心衰病情的进展,患者的左心衰、右心衰逐步累及,最终发展为全心衰竭。当患者无法获得合适的心脏供体,或者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时,双心室辅助的人工心脏便成为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然而,该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手术需要在有限的心包腔内,精准安置两台与自体心脏并行的“机械心”。手术过程需充分考虑两台人工心的位置、朝向、深度、稳定性等因素,精确掌控血管的长度、位置、交叉角度、保护壳以及缆线位置等细节。

“还需解决如何平衡本体心脏和两台机械心的流量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抗凝等复杂问题。”谢宝栋教授表示,心衰外科治疗团队此前虽已完成东北地区最多的单引擎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但此次双心室辅助的人工心脏植入术并非简单的“1 + 1 = 2”,对团队技术水平和手术设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为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谢宝栋主任带领团队充分借鉴国内外专家的丰富经验,依托术前多维度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全方位、精细化的手术设计,精准确定了放置泵头和人工血管的最佳位置。



图片由医院提供

4月3日,术中,谢宝栋教授首先为患者修复了二尖瓣,结扎左心耳,最大化减少术后房颤导致栓塞的风险。随后,依据心脏解剖的精准定位,按照预定计划,成功将双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许先生的心包腔内。随着人工心脏开始正常“跳动”,历经4个多小时紧张而精细地手术,手术达到完美预期。术后,老许恢复顺利。术后20天,许先生顺利出院。

  • 龙头新闻·生活报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