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上汽通用汽车(SGM)以一场高密度的媒体沟通会,展现了其在新能源转型、技术架构革新与市场策略调整上的多重布局。作为中国合资品牌的代表,这家成立28年的企业在自主品牌崛起与行业剧烈变革的夹击下,正试图以“中国内核”重塑竞争力,而其策略或将成为合资阵营转型的典型样本。


一季度,上汽通用以终端销量12.9万辆、连续两个季度盈利的成绩,宣告其经营重心正式转向“盈利优先”。这一调整背后,是新能源战略的全面提速。其新发布的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计划未来12个月内推出6款车型,目标直指盈利。到2027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预计达60%,但公司明确“不再做亏本生意”,这意味着其技术降本与规模化效应将面临考验。

技术架构成为支撑这一目标的核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主导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兼容纯电、插混、增程多能源形式,并实现电子电气架构与智能化功能的深度集成。这一架构的灵活性,不仅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更试图以“中国定义、全球标准”打破合资品牌过往依赖外方技术的桎梏。


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上汽通用选择以本土化研发与差异化定位构建护城河。管理层多次强调“中国内核”,例如凯迪拉克LOVE家族纯电车型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别克“至境”品牌则瞄准高端新能源市场,试图以“品质、安全、舒适”标签区隔于价格内卷的竞品。

值得注意的是,其并未完全放弃燃油车市场。卢晓预测,到2027年燃油车仍将占据25%份额,而上汽通用计划保留8款燃油车型,并通过“油电同智”策略提升智能化水平。这一“双线作战”模式,既是对中国地域与消费分层现实的回应,也考验着企业资源分配的精准性。


电池安全成为上汽通用技术宣讲的重点。泛亚提出的“一票否决权”标准,包括360度碰撞测试、多面液冷散热系统及车云协同监测,试图以高于国标的安全冗余建立消费者信任。然而,这一策略的代价是成本激增——薛海涛坦言,奥特能电池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0%,如何在安全与价格间找到平衡,将是其市场推广的关键。

智能化领域,上汽通用选择与Momenta合作开发L2级城区辅助驾驶,强调“安全优先”原则,通过三重预警机制与冗余设计降低风险。但相较于新势力激进的城市NOA落地节奏,其“稳扎稳打”的策略能否在智能化竞争中保持吸引力,仍需观察。


“一口价”策略是上汽通用近年营销变革的核心。薛海涛透露,一季度别克品牌平均成交价提升至21万元,凯迪拉克达27万-28万元,接近豪华品牌区间。这一成绩背后,是价格透明化对品牌价值的重塑。但挑战亦存:如何在新能源时代延续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尤其是当“至境”子品牌尚未建立市场认知时,仍需时间验证。

渠道端,雪佛兰与别克门店的整合,折射出合资品牌在存量市场中的效率焦虑。通过降低经销商运营成本、强化服务标准化,上汽通用试图以“精益运营”应对市场收缩,但其能否扭转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渠道老化的刻板印象,仍待突破。

上汽通用的2025年战略,展现了一家传统合资企业在新能源浪潮下的主动求变:从技术架构的本土化定义,到安全标准的自我加压,再到营销体系的激进改革,其试图以体系力而非单一产品突围。然而,在自主品牌技术迭代加速、消费者认知快速迁移的背景下,这种转型既需要时间,更需直面成本、效率与市场耐心的多重挑战。

若成功,上汽通用或将为合资阵营开辟一条“中国主导、全球协同”的新路径;若失败,则可能成为传统巨头转型迟缓的又一注脚。2025年的车市鏖战中,这场转型的成败,将远远超出一家企业的范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