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美国“crewdaily”网站的一篇文章,原文名为《》。文中有许多一般读者不知道的关于图-160轰炸机的惊喜“花絮”,航知今天为读者们编译了本文,内涵大量无水印美图!快收!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机型是图波列夫图-160超声速战略轰炸机,北约代号“海盗旗”,俄罗斯飞行员则称其为“白天鹅”。这款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的空中巨无霸由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至今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它是人类航空史上最重、最大却能达到2马赫以上速度的轰炸机,也是除XB-70外全球唯一具备超声速突防能力的重型战略轰炸机。
作为现役最大的可变后掠翼战机,图-160同时摘得“最重战斗飞机”、“最大轰炸机”和“最快重型轰炸机”三项桂冠。该机型于1987年加入苏联空军服役,成为苏联最后列装的战略轰炸机。苏联解体后,这批“海盗旗”被编入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部队。自21世纪初以来,俄军持续对图-160进行电子系统现代化改造,2014年12月交付的图-160M改进型已升级为兼具电子战能力的多功能作战平台。
今天,我们将为各位读者揭秘
这款传奇轰炸机背后
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冷战巅峰之作
图-160的诞生故事,要从美国研发XB-70“女武神”战略轰炸机说起。当时美国空军造了两架XB-70原型机,其中一架在试飞中不幸坠毁。
到了1967年,苏联看到这种超级轰炸机的潜力,立即启动了类似项目。最初苏联的指标定得比美国还高——要求新轰炸机能飞出3倍声速,和XB-70看齐。但现实很快给苏联设计师泼了冷水,这个目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难以实现。
项目被迫搁置到1972年重新启动时,指标务实多了: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最高速度降到2.3马赫。有意思的是,虽然米亚西舍夫设计局的方案中标,但最终生产合同却在1973年花落图波列夫设计局。这段曲折的研发历程,为“海盗旗”的传奇故事写下了第一个篇章。
乌克兰手中的“海盗旗”
图波列夫公司共生产了近30架图-160轰炸机。但1991年苏联解体时,其中19架意外留在了乌克兰境内。2000年,乌克兰用8架早期型图-160抵偿对俄债务。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可能保留了该机的全套生产技术。更引人遐想的是,坊间一直传闻乌克兰曾将3架图-160借给美国,用于卫星发射平台测试。
千面“海盗旗”
图-160家族拥有多个特殊改型。目前最先进的图-160M可携带2枚Kh-90高超音速导弹;图-160PP是电子战型号,装备全套电子对抗系统;图-160R则是侦察机型;而图-160SK商业版被俄罗斯用于卫星发射平台。至于基础轰炸型号,其实正式编号应为图-170。
空中钢铁巨兽的设计奥秘
虽然常被拿来与美国B-1B“枪骑兵”比较,但图-160的设计其实独树一帜。它的驾驶舱与机身完美融合,尖锐的机鼻内藏雷达系统。最精妙的是可变后掠翼设计——机翼角度能在20度到65度间自动调节,就像飞鸟收展翅膀般,为这个275吨的巨无霸提供恰到好处的升力。
动力、速度与航程
每架图-160配备4台库兹涅佐夫NK-321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高达25吨。这些发动机安装在机翼根部下方,配合可调式进气口,让这个庞然大物能轻松突破2倍音速。它的实用升限达1.8万米,最大航程1.4万公里,每分钟能以4200米的惊人速率爬升。
首飞与服役
1981年12月18日,图-160完成历史性首飞,1984年投入量产。虽然1987年就已装备部队,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形成战斗力。原计划生产100架,但最终只交付了35架。
未来展望
俄罗斯空军计划到2030年装备30架全新制造的图-160M。这款基于1980年代设计的轰炸机,经过现代化改造后,仍将在未来数十年继续服役于俄罗斯空天军,成为俄实现其“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的中坚力量。
这款飞行了40年的空中巨无霸,正在书写新的传奇。它不仅是冷战工程的活化石,更是现代航空技术进化的见证者。在战略轰炸机领域,“海盗旗”依然保持着强悍的威慑力,依然是一个必须充分重视的强劲对手。
编辑/云苓
审核/老虎
注:原文自美国“Crewdaily”网站
热销中!
《航空知识》2024年合订本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