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在每一款汽车的诞生过程中都是最早的一步。明确了要卖给谁,想卖多少钱,想要一款什么样的车型,就放开给设计师去设计了。或许是寥寥几笔,或许是油泥模型,这种从无到有的细腻雕琢的过程十分令人着迷。我自诩审美还不错,也对细节有苛求,所以总是愿意与设计师聊聊风格上的东西。至于为什么不去研究最后诞生的产品,只是因为设计师一定是妥协的一方。在产品不断的打磨与修改中,有工程师觉得技术上难以达到,有预算部门卡着成本不放手,这并不是一个大家都开心的结果。
这一次,我终于得以跟喜爱的品牌smart的设计总监Kai Sieber有了一个畅聊的机会。所谓“畅聊”——品牌压根就没给问题。没有限制,敞开说。这很smart. 品牌主张是open your mind,在专访间里,我们open each other's mind.
在下面的QA之中,其实少了一个我的问题。在录音笔里面听起来,这个提问过后,接着就是无数的“这样”,“这个地方有差距”的形容词。设计师们总是感性的,说完了那些品牌层面上的话,提笔创作是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如果有语言表达不清的回答,那么就画出来吧。
熟悉smart这些新产品的都知道,#1 和#3 有着相似的设计语言,而壮硕的#5 则只有了一些类似的元素。我好奇Kai是如何做到家族设计与产品个性之间的平衡,于是便有了下面这张画。经过Kai的解读,我才知道在smart身上藏着的细节,而这些答案于我而言是极为兴奋的,这就是smart为什么可以在新能源同质化时代依然可以特立独行的原因之一。对张图进行一个解读的话,大概意思是以#1 和#5 为例,从车前后看车身,它们的侧面线条是相近的,而从车侧看车头,每一个凸起与内凹的位置也是相近的。这使得他们有着十足的共性,而又因为定位的不同,几款车型有着不太一样的“眼神”。
在专访的过程中,Love、Pure、Unexpected 的设计理念被反复提起。如果你也欣赏smart的设计,不妨往下继续看看Kai对我们的问题做出的精彩回答。
Q
今年车展的smart精灵#5是主打越野露营的,跟 BRABUS 合作的是主打赛道性能风,同一款产品的不同调性是不是有矛盾?另外我们现在 smart 有很多不同的尺寸,在设计不同尺寸产品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是否有不同的思考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比如说从 smart精灵#1到 smart精灵#3再到 smart精灵#5,甚至未来是不是可能有更大的车型,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Kai:针对您刚才问的问题,SUV 这个板块其实是比较统一的一个设计思考。但 smart 的设计思考是非常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主要是主打 smart 在离开城市、逃离都市也可以去户外郊外的一些越野的场景,可以更多地去开拓更多的越野场景。
smart精灵#1、smart精灵#3可能更加聚焦在都市出行场景,但是到了 smart精灵#5之后,因为它的尺寸更大了,续航更长了,充电速率也更快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离开城市,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里面去。
“open your mind” 是我们的品牌主张,在这个品牌主张之下,我们发布了 smart精灵#5 BRABUS超能版。这款车更适合年轻的一些家庭的使用场景,其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不仅仅是传统的车型,它同时有更好的一些越野的性能,包括 BRABUS 这个版本它的空气悬架设计,可以去提升这款车的高度,所以它是在性能上面有加 buff 的一个选择,在性能和理念上面,都是更上一层的一个版本。
在尺寸方面,我们目前可能不太会推出比这个更大的 SUV 的车型了,目前主要就是smart精灵#5这样的一个尺寸。smart精灵#5的设计我们是本着三个理念:
Love,热爱。可以看到smart精灵#5外表的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一个设计;
Pure,纯粹。我们的外观是非常自然简洁的一个设计,而且是和之前的设计非常一致的,可以看到车的前脸和尾部都有非常标志性的、有很高的辨识度的元素。
Unexpected,惊喜。我们车的设计总会为用户带来非常多的惊喜,可以看到它的车灯,还有它的尾灯是有烟火的造型,还有里面内饰的一些设计,包括天窗,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和我们的品牌主张 “open your mind” 所契合的。
smart精灵#1是更注重第一个元素,就是 Love,相比于 smart精灵#1和 smart精灵#3,smart精灵#5是更突出 Pure 这个元素,纯粹。可以从它的方盒造型可以看出来,同时 smart精灵#5的空间更大,轴距更长,它也更加地兼顾了功能性和空间感。
在smart精灵#3 Keith Haring艺术车驾驶位的太阳遮阳板上,有 Keith Haring 的签名。
Keith Haring 他自己说的一句原话是:“人生你可以去探索或者去做一些你以为不能做到的事情,可以去打破边界,首次第一次做一些你能够做到的事情”,这是和我们品牌主张 “open your mind”—— 去突破我们原来的舒适区和打破一些边界相契合的。
Q
刚才我们也看到了今天在上海车展发布了超能版,还发布了跟 Keith Haring 的艺术车,所以现在用户都在说用车体验,smart 与不管是 BRABUS 也好,还是跟艺术家联名也好,它们相比于普通版本车型,想给用户传递怎样的设计思考或者是情绪价值,这些车在设计上,能为用户提供怎样的情绪需求?
Kai:BRABUS 是我们精心打造的一款产品,它主要侧重的是为用户带来一些非常高的性能,包括它的加速,可以体现激进、具有激情的设计理念。相较而言,Keith Haring 这位艺术家本来就是非常开放思维,并且天马行空的一位艺术家,所以想要去契合 smart 品牌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我们品牌的认知度,所以相比而言,BRABUS 是更侧重性能,因为 performance 追求的是性能,一开这款车就很快,3.8 秒的这种加速表现,所以整体设计它是有不同的层级和方向的。
smart精灵#1、smart精灵#3、smart精灵#5 我们这三款车其实都有 BRABUS 版本,我们今天也发布了 smart精灵#5的 BRABUS 版本,所以它是一个量产车,我们已经推向市场了,今天上午上市了。但是smart精灵#3这款 Keith Haring 艺术车,我们今天看到这款车它是一个 Show Car,它是第一次亮相,它不是量产车,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会在年内推出一款量产车跟大家见面。
Q
在上海车展上也发布了一些精致出行的小车,虽然它是一款概念车,但是从精致出行的角度来说,smart 与其他品牌相比它的设计文化最独特的点是在哪里?
Kai:smart 这个品牌在过去 27 年,在欧洲其实有比中国更多的人认为 ,smart 更适合在城市场景出行的,smart 传统上以设计小车为主,围绕一些特定的生活场景或者生活方式来做不同功能的设计,包括 smart精灵#1主要是城市通行,smart精灵#3更侧重一些运动型的、在城市里面的使用场景,smart精灵#5更侧重可以走出城市,去到旷野里面,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去做功能和设计。
但是总的来说,smart 传统上以设计小车为主,这是在我们 DNA 中的一个元素。我们可能更加想谈的是 European heritage,就是我们在欧洲,我们这个品牌是有历史的,所以我们一直从小车走到现在,我们可能对于这款车到底如何去定义和设计,可能更加有这种品牌历史和积淀。
smart 的车,我们一直会强调我们有最好的车身空间指数这样一个设计,得益于四轮四角的布局,所以我们整体的空间实现了 “紧凑于外,宽适于内” 的设计理念,这个是一直留存在我们设计的理念当中的。
Q
现在其实用户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您在设计中是如何准确的了解用户到底要什么,包括像现在用户调研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Kai:我们一般在设计的时候会首先针对我们目标主要的用户群体需求来设计,从项目初期,就是我们的目标用户,但同时我们也会非常灵活,根据不同用户的变化需求来调整我们的设计理念,而且鉴于当今非常快速的变化需求,我们设计的速度也会更快,比需求变换的还快,一般来说我们的设计周期是 3 年,但是我们从设计开始第一天的时候,就去确定我们要设计什么样的车型,随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去动态调整。
比如说我们从项目初期的时候就针对目标用户去做设计,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收集客户的一些反馈,在即时的时候我们会做一些即时的动态调整,比如说像 smart精灵#5我们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了解到相关需求,也是即时做了一些像外饰、线条以及材质方面的变化,不断收集用户的反馈,同时也去调整用户体验方面的相关设计,比如说 smart精灵#5的屏幕与用户交互的体验,我们也会及时响应他们的不同需求。
尤其是在用户体验和人车交互方面,是我们在smart精灵#5调整最大的一块,这方面我们是非常注重用户的 UI 这方面的调整。
Q
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但在这个同质化下保持它的独特性、个性化,势必不会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喜欢它,想问您如何去看待设计出来会不会存在争议这件事?
Kai: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清晰的定位和自己品牌的设计理念,明确我们品牌想做什么样的车,相关的这些品牌定位,当然越多用户能够喜欢我们的车,我们是越开心的,但是市场上若有 80% 的用户都能够喜欢我们的车的话,剩下的就是价格方面的竞争了。
但是作为 smart 来说,我们非常相信我们能够去设计一些能够为客户带来定制化场景、满足他们特别需求的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垂直化车型。
说到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就是我发现中国的用户和欧洲的用户,喜欢和不喜欢的点会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中国对 smart 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市场,中国的用户会有一些和欧洲用户不同的反馈,他们有一些与欧洲不同的喜欢设计点。
我们现在目前面向中国、欧洲、海外市场,所以我们是一个全球车型,因此会从不同市场收集一些用户反馈的信息,但是每个市场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说部分用户可能觉得这个元素好看,那个元素接受度没有那么高,会有不同的反馈。
比如说有些用户,他们可能碰到一款车,会说这款车还挺好的。但是如果要细问他们车的具体哪点好的话,用户会毫无记忆点。用户觉得总体来说挺好,但并没有留下用户粘性,或者用户会说这个车我挺喜欢的,挺好的,但是他们讲不出具体喜欢的点,言外之意,当经过这辆车时,不会留下非常记忆深刻的点,只是泛泛地非常喜欢。但是,有的用户他们看到这款车会非常喜欢,会在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点,可能过一两年之后再回来看,他们也会觉得非常喜欢这个车型。
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非常重视不同车型的设计一致性,以及与我们的品牌所一贯延续的设计元素和理念,比如说像它的前脸和尾部,都要和 smart 品牌的总体设计相一致,但是这样可能会有一个风险,如果不喜欢这样的设计的话,这种设计所有的车型他都会不喜欢,但是我们认为对品牌的设计一致性和忠诚度是最重要的。
另外,主要是和不同的车型他们所使用的平台有关,smart精灵#1和 smart精灵#3用的是某平台,smart精灵#5是想要更多在整个的 smart 产品家族设计理念之外,有更大的一些不同的设计,包括它更加注重功能性,以及它的外形方盒子的造型,用作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化的使用,让客户一看这个车型就能够知道,这个车主要是用于什么场景,可以去怎么使用,smart精灵#5的设计更注重一些差别化的设计,但是总体来说它也非常地体现了我们 Love、Pure、Unexpected 的设计理念。
大家看这个车的形状可能更直观一点,smart精灵#1 是这个样子,smart精灵#5它也是,但是因为它boxy的元素,所以它会更特别,但是这个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smart精灵#1的灯的设计是三角形,smart精灵#5是有一点方形的,所以灯照出来就是有一些方形的感觉。
Q
我有两个问题,可能比较开放。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看到这个车有越野风格的,也有 BRABUS 超能版,给用户创造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其实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国画有一个技巧叫做留白,其实说白了绘画的时候不铺满这个画,其实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想 smart 在做全系车型设计的时候,会不会在设计之初我们就会考虑到一些留白,去做一些兼容化的设计,未来可以给推出更多的车型创造很多的空间,是除了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越野或者性能版,比如赛博或者军事,或者其他这种风格,去创造不同想象?
Kai:非常喜欢您将中国绘画传统与汽车设计的比喻,其实车的设计也是非常相似的理念,也有留白的设计思考,必须要在合适的时候做一个停顿、停止,不要再去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和东西了,像汽车设计一般是 1.5 年的设计周期,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去停下来,不要这里补补、那里再添添,有的时候添加更多的东西不会让车的设计更好。
第二点,对于用户来说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带来更多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选择,像 smart精灵#5用户可以通过选不同的配件,让车整个的造型会看起来更加的越野感,包括轮毂的选择和天窗的设计的一些选择,或者一些配件,都可以让它看起来更加的越野感。还有我们的 Premium 这个版本,它的轮毂也可以做一些选择,有一些选项可以让轮毂看起来更加的高端。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定制中心,用户可以在这样的一个中心选择很多的配件,做选配,除此之外我们在软件方面或者在用户体验方面也可以做个性化的设计,像 smart精灵#5的屏幕、内饰,用户都可以去做个性化的选择,比如沙漠、雪地等主题,让屏幕的交互有个性化的体验。
Q
我知道 smart 的一些关键词,比如 smart、fashion 或者 fun,但是您是觉得设计更大一点的 smart 更有趣,或者更困难,还是说小一点的 smart 更有趣,更困难?
Kai:大车和小车是不太一样的,设计大车主要是设计方面的难点,因为它是一张白纸,需要从头开始去设计一个新的、更大尺寸车的造型,更小的车主要是在兼容车的设计、安全性、性能、功能性方面,需要在有限尺寸内做到兼顾,技术上更加困难。
Q
对于 smart精灵#5的设计色彩以及设计的外饰上面,有什么样的设计考虑、思考?
Kai:在 smart精灵#5和其他车型的设计上面,会有一些材质,包括座椅是用的小羊皮,颜色是有个红色。
我们 BRABUS 会有一些经典的用色,如果看到展台上那辆车的话,就会知道,展台那辆车外面是黑色的,内饰其实也是黑色的,但安全带是红色,这些红黑配色是 BRABUS 的经典配色。
同时 BRABUS 在欧洲做发布会的时候,他们的CEO Constantin Buschmann打开车内,里面也全部都是黑色的元素,包括材质,座椅是类似麂皮纹理的材质,能够增加摩擦力,当开车一脚电门出去的时候,不至于在车内晃动,这些都是 BRABUS 的元素更明显的体现。
另外,正常的座椅打孔是一体的,透过那个孔下面就是孔,但是 BRABUS 不一样,如果仔细看座椅,外表看起来可能是黑色的,但是透过打孔,打孔下面那层是红色的,所以会有一些设计的巧思在里面,它会不同于其他 smart 的车型。
编辑-程诚
新媒体编辑-锦鲤
图片-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