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香型揭秘|(二)四种窖池的演变史

/子椿



上文说过,中国传统酿造工艺早在9000年前新世纪时代就已经被老祖先发现。但是以前饮酒类型大多是黄酒(包括米酒),白酒即便在汉唐时期有证据证明,也是小范围酿造。真正规模酿造是在元朝,通过引进西域的蒸馏技术,在传统酿造工艺上进行改进,从而得到烧酒,因为是用铁锅蒸馏,所以又叫烧锅。

烧酒在明代达到兴盛,而且明朝对于酒的征税也非常低。对酒成品征税税额为三十分之一,对酒曲征税大致为百分之二,每块酒曲大致征收才100文。明朝的酒政制度,极大地促进了酒业蓬勃发展。



当时名酒辈出,其中尤其以北方烧酒和江浙一带的黄酒最具代表性。明代博物学家谢肇淛编撰的《五杂组·卷十一·物部三》点评当时天下名酒:“(烧)酒以淡为上,苦冽次之,甘者最下。”

而明代号称第一的酒为山西平阳襄陵酒,明代刘龙《诗注》中载:“襄陵酒美,人皆知之,第以山路险阻,难以达于京师,古缙绅非宦游晋中者,鲜得尝其风味。正德初,西涯(李东阳)当国,邃老、柄铨二公尝评此酒为天下第一。”李东阳为明代著名宰相,“缙绅领袖”,“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应该代表当时人们普遍的看法。

清代严禁北方烧酒酿造,乾隆二年颁布“禁烧锅令”,禁止西北五省(直隶、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酿造烧酒。使得白酒酿造被迫转向南方和周边地区,促进了南方和各地白酒发展。由于地域环境差别,不可能原模原样照搬工艺。于是,各地因地制宜,利用本地优势酿造,从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白酒。



(网络示意图,不准确)

晋酒酿造技艺向全国传播。可以说以山西为中心,向四面开花。一条路线就是进入陕西,随之四川、贵州,进而顺河东下,进入湖北、湖南。北线进入内蒙以至漠北,西线经陕甘进入青海新疆。中线经河北进入北京再到东北,南线是从河南山东进入江苏浙江。因而全国各地白酒酿造,都可以追溯晋商的影子。

首先我们看山西,地理形势为盆地,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白酒酿造工艺基本没变,延续古代黄酒酿造工艺,采用古老的陶缸埋在地下发酵,便于控温,还干净卫生。陶缸酿酒,出酒清冽,醇厚绵长,一直是明清时代潮流,随之陶缸(地缸)酿酒成为圭臬。虽然陶缸成本高,但是自古以来山西比较富足,况且明清晋商盐商票号的崛起,富甲天下,自然是不考虑成本的。



(地缸)

白酒往西南进入陕西,关中平原,本来富足。奈何明清时期频经战乱,经济稍不如人,不如山西那么富足,在酿酒器材选择上没有晋商财大气粗。于是结合本地之便,用烧砖垒窖,里面黄土涂泥,避免酒水流失,称之为——土窖。

由于土窖微生物交换频繁,出酒味道较冲,对于习惯清香型酒香的自然喝不惯,于是便采取一年一换窖泥的方式,减轻酒味。所以现在来看,凤香型介于清香和浓香之间。



(土窖)

山西烧酒自陕西传到四川盆地,在天府之国,又是另一种风情。同样因为成本原因,陶缸烧制购买成本太高,于是也挖地为窖,涂泥为壁,沿用陕西模式酿酒,称之为——泥窖。

虽然刚开始每年换窖泥,没想到四川气候湿润,水质偏酸性,微生物疯狂生长,酿出来酒风味丰富,香气冲鼻。川人本来口味较重,随之习惯,于是便很少更换窖泥,除非没有活性。久而久之,浓香型白酒就此扎根落地。



(泥窖)

贵州白酒酿酒技艺同样是晋商带来,不过要远比四川晚的多。据据1939年编的《贵州经济》记载:“满清咸丰以前,有山西盐商来茅台地方,仿照汾酒制法,用小麦为曲药,以高粱为原料,酿造一种烧酒。后经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改良制法,以茅台为名,特称“茅台酒”。

同样囿于陶缸太贵,只能按照陕西四川模式做泥土窖。但问题是贵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多丘陵坡地,山石多,泥土少,做成泥窖也经常被雨水冲垮。于是改良窖池,用条石垒壁阻隔异物,底部酸性黄泥用于微生物繁殖,这就产生了——石窖。



(石窖)

我们可以看到,石窖是选陶缸不得,泥土窖不能,只好折中的产物。由于石窖泥土窖无法清洗,泥窖土窖可以更换窖泥,石窖底部是泥土,怎么清洗控制微生物野蛮繁殖?于是采用炭烧火烤方式除去异物。又由于该山地贫瘠,高粱小而皮厚,于是采取多次发酵方式来尽可能榨取更多的酒液。

明清时期,大盐商基本是山西晋中晋南人,明代沈思孝在《晋录》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晋商东线交易通过河南走向江浙。由于中东部相对富裕,交通便利,于是晋商便最大限度沿用古法陶缸(地缸)发酵酿酒,于是中原一带清香型酒品牌众多。



(四大香型窖池示意图,源自网络)

江浙一带盛产大米,高粱很少。况且历来江浙地区习惯黄酒甜酒,并且大米出酒率高。为了降低成本顺应市场,原料便逐渐更换为大米。窖池有的保留陶缸,有的借鉴泥窖,于是米香型白酒和江浙浓香白酒就此诞生。当然,还有部分商家依然保留古法陶缸地埋工艺酿酒,成为当地名酒。

清康熙初年,晋酒进入湖北。当地按照晋酒古法陶缸酿酒,称之为“汉汾酒”。“汉汾酒”由晋商传播到湖南以后,在湖南又酿出了“湘汾”。西线晋商走进青海,利用传统技艺,结合当地特点,用花岗岩做窖池,用青稞作原料,低氧发酵,酿出高原青稞酒,整体风味虽然属于清香型,但是独具风味。在新疆,当地的清香型白酒“古城大曲”,是晋商酿酒师到奇台县建烧锅,才发展成为西北边陲名酒。



(青稞酒窖池)

而北线和中线进入河北内蒙的晋商,由于地理位置更为偏北,更为寒冷,于是还采用陶缸埋地下(地缸)发酵酿造工艺。现在河北和内蒙以及东北的白酒,大多采用原有工艺酿造,属于清香型白酒。

从以上窖池(缸)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蒸馏烧酒是以山西为中心,按照古法酿造原理,结合当地实际特点,向全国各地缓慢扩散的过程。气候环境不同,原料质地差异,水质酸碱变化,缸窖发酵工艺的改变,使得不同地域产出不同风味的白酒。但是可以说,白酒香型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更没有什么独特配方,只是因地适宜而已。



2025/4/27榆木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