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让我们一起看看过去一年泉州市检察机关在保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护航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2024年以来,泉州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经验被最高检工作专刊刊发推广,市检察院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检察办案联系点,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获评“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3个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案例入选省检察院典型案例或优秀案例。

一、宽严相济,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加大重点案件打击力度,严肃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鞋服产品、食品药品、地理标志和老字号产品等重点领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和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等案件。2024年,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1件81人,受理审查起诉126件230人。

针对社会关注的网络售假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直播电商售假快速维权机制,协同治理电商直播售假行业乱象。联合市公安局开展“检警联动打击治理网络售假犯罪”专项行动,加强检警在打击整治利用直播带货等网络售假犯罪中的协作配合。2024年,共立案79件,采取强制措施148人(次),扣押假冒鞋服20余万双(件)、制假原材料250余吨。

充分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重大疑难案件听取意见等机制作用,提升部门间协作配合和协同共治,不断强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自行补充侦查、调查核实工作力度。扎实做好不起诉“后半篇文章”,对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及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确保追责到位。2024年,针对作出不起诉决定后仍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18名被不起诉人,全部及时移送有关行政主管机关处理,确保追责到位。



二、协同保护,构筑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

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共同起草、联合发布《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与权利救济指引》并举办专精特新企业家座谈会,从刑事犯罪与行政监管等角度,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规范经营风险及对策措施,助力企业健全管理体系,依法保护发展新动能。

针对恶意职业索赔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过多占用有限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乱象,联合市委政法委、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等8部门会签《关于建立打击惩治恶意职业索赔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部署开展整治恶意职业索赔专项工作,推动不予受理恶意职业索赔举报投诉6000余件,筛选投诉异常人员87人,有效遏制非法牟利行为。相关做法获评泉州市2024年度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

晋江市、石狮市检察院创建“创新福建·检警联动示范岗”,打造集知识产权“诉求表达窗口、检警协作平台、行刑衔接渠道、探索创新基地、司法服务中心”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司法保护岗,有效提升检警协同水平,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全覆盖。



三、延伸治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高质效

密切关注知识产权案件态势,敏于发现案件背后反映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抓住前端管理中的制度漏洞、执法漏洞,有针对性制发检察建议2件,有力促进源头治理、维护市场秩序。

贯彻落实最高检数字检察战略部署,坚持前瞻思考、全局谋划,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数字检察工作模式。自主研发并试运行“企业法律风险自检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规范指引、风险预警、内控管理参考模型等服务,帮助企业堵塞经营管理漏洞,现已累计为531家企业提供法律风险自检,发现风险点935个,堵塞经营管理漏洞724条。

组织成立泉州市检察机关“检企桐声”法治宣讲团,融合两级院普法力量,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为企业提供法治宣讲服务,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经营。2024年,两级院共开展法治宣讲56场次,受众达2610人次。联合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联共同举办“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促进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与会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会议主题积极献言献策。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围绕市委和上级院工作要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建设,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泉州市人民检察院

转发:福建检察新媒体

责编:贺华锋 李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