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1
继剧集砍短后,优酷又推出了预览集拍摄计划。
有消息称,目前优酷已过会的所有剧集项目,由项目制片人发起,在前五集剧本中选取一些内容,拍摄一部10分钟左右的先导预览短片。
预览片的拍摄团队将在优酷“海纳导演计划”中挑选,艺人则从阿里大文娱艺人经纪库里挑选,也包括天浩盛世所签约的艺人(2024年末阿里入股天浩盛世成为第一大股东)。
如果将优酷的预览集视为国外的试播集或TVB的巡礼片,那它其实是对内容和平台都利好的一大举措。但目前看来,长视频平台并未有此先例,预览集面临的问题和争议也颇多。
成本在谁?
骨朵询问了制片人们对预览集的看法,有的认为这一做法“都是实验,应该不会成为常态”,大多数则对此讳莫如深,表示“先等等看,不用过分解读”。
平台项目过会需要确定剧本以及大致的演员名单,但在新计划中,项目过会后再拍摄预览集,相当于剧本已经确定,集结整个创作团队辅助海纳计划的新人导演。围观群众则提出了质疑:“试拍用什么服化道和演员?一个项目组好了等着,先试导演?”试拍后承制方或工作室有没有可能被更换,则是制作方最关心的问题。
制作公司的顾虑可以理解,预览集实验会否成功放在一边,大多数人听到预览集消息的第一反应是“钱由谁来出?”
制片人B认为预览集的成本“肯定由平台来出”,按照好莱坞制片厂的做法,基本上都是自己投资、找主创再进行拍摄,看内部可行性。由于国内平台有承制方,就可能由承制方来担风险,再到平台上会争取承制权,从而达成公平竞争机制,“这样可以避免平台没看片子、只看数据的做法。”制片人A说道。
A在最初听到消息时感到兴奋:“我一开始的理解是优酷推出一个条例,承制方必须带着先导片提报,让机会更加公平。”对于行业来说这也许是一件积极的举措。
但相关知情人透露的信息打破了这一期待,优酷的预览短片不同于常规的先导片,也并不完全是国外影视工业的试播集。
所谓的先导片,即“自制剧剧本过会后,为了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实力,承制方会拍摄先导片来争取自制剧的承制权。”但优酷目前计划用海纳计划中的导演和天浩盛世签约艺人拍摄已经过会剧集的先导片,“实际制作由优酷的下属工作室负责,其中并没有制作公司参与,参与制作的主创和演员也不会从中获得收入。并且,拍摄短片的导演和演员也不一定有机会参与最终剧集的制作。”
站在制作公司的角度看,预览集如果不是由承制方制作,那它的目的和意义就很令人迷茫了,“过了剧本会但不过制作会,几乎等同于白拍,莫非平台可以从预览集中为制作会做一些准备?如果做真的试播集,制作班子应当是固定的,现在负责预览集的工作室、新人导演和剧集承制方三方到底是什么关系依然未知。”
除此以外,预览集计划仍留给制作方三个问号。
一是平台内部预览集真的会让剧集质量更好吗?内部培养的新人通过这种形式是否能找到真正的风格抓手?“如果预览集的创作团队和最后的成片制作团队不是一批,不一定能保证最终质量。”
二是计划究竟能为年轻创作者带来什么。如果只是一个练手的训练营,最终不能进入剧组,“最大的可能就是预览集拍摄优秀的导演可以在业内获得优酷限定版口碑。”
三是夹在剧本会和制作会中间的预览集,对于整个影视行业来说有没有必要。“观众认为很多剧不好看,但这是一个预览试拍片能解决的吗?
带来什么?
制片对预览集讳莫如深,“它看起来更像试播集的预览集”。但长远来看,如果预览集进化可以进化到试播集,对行业来讲也是迈出了一大步。
据了解,“海纳国际青年导演计划”由阿里大文娱发起,旨在面向全球寻找具有国际学习及实践背景的青年导演,开放版权IP、虚拟拍摄技术、项目投资及宣发支持。
海纳计划的新人导演哪怕最后不一定能参与剧集制作,也依然通过预览集获得一个练手的机会,“像电影节训练营,也是一种磨练。”制片人C也认为,如果“海纳计划”能够通过预览集的形式捧出新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拍预览短片是为了用平台的资源去扶持海纳计划导演,和项目过不过会、预览如何呈现关系不大,而是为新人导演提供更多的拍摄机会,类似于让导演实习、看最后能否转正。相当于举平台之力,提供资金、演员和制片人托举他们完成作品。海纳计划已经开展了很多年,预览集如果能淘出好苗子的话,也是十分振奋人心的。”
除了将储备人才引到台前,预览集还有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改变。
试播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项目试拍判断好坏,对创作者来说没有任何收益,但可以保证一定的剧集质量;一种是类似于海外美剧,内部试拍通过后再将对内容的判断交给市场和观众。从海外爆款剧集来看,这其实是一种相对科学的方法。
“国外的试播集定演员、主创和导演风格,播出后是十分有效果的。如果预览集计划也是这样的操作将很有效,但平台都没有这样做,非常可惜。”
比如美国的Pilot和韩国的部分综艺,都会作为电视台的尝试放送给观众,收视率则是交还给电视台的答案,决定了一部作品能不能继续播。如果剧集播出,那么其中的人物选角是否合适、剧情和人设有哪些需要调整的地方将会变得十分明晰。
制作方表示,目前平台评估的更多是剧本,而试播是风格上的把控。“但是通过试播集制度有可能优化资源分配,比如有一些男女主之间不来电,片子就白拍了,如果用试播集验证,效果立竿见影。”
主创选择方面,导演和制作团队有没有能力拍摄一部优秀的剧集可以通过试播集试水,剧集整体风格也可以在尝试后确定,整体看来试播集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
此外,正如制片人A所说,如果优酷的预览集真的能做成国外的试播集,有可能为制作公司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以前制作公司偶尔面临的问题是并非每一个制作公司都需要进行试拍,有一些公司“体量大、关系硬”,不拍试拍片也可以同台竞争,或者在制作公司自掏腰包拍摄试拍片后被更大的公司替代,“相当于钱打水漂了。”
制片对试播集有一个期盼:“如果拍试播集,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熟人关系,真正地将实力作为平台选择制作公司的标准?”
可行空间
当然,所谓的“预览集”在内地娱乐产业相对陌生,但在港剧以及海外作品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可以为内娱平台的预览和试播提供一定经验。
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剧观众熟知的Pilot。
据了解,美国ABC、CBS、The CW、FOX、NBC五大电视台网每年会收到近500份来自不同作者的新剧简介,电视台网在其中进行层层筛选,最终订购约20部试播集。最终胜出的作品在正式播放之前,电视台会和剧组先签试播集合约,单独拍摄第一集在电视播放,电视台内容部根据市场反响对节目进行优化。
具体来看,海外的试播集分为标准试播集、后门试播集、无意试播集、协约试播集四种。
其中,标准试播集被称为demo,更类似于优酷的预览集,通常时长在6到7分钟内,不会对外播出,仅在电视台内部评估;后门试播集则是即便此后没有被预订也可以独立播出的作品,《绝命毒师》衍生剧《风骚律师》就是因为后门试播好评连连而诞生的;无意试播集更像是为了激发创意的存在;协约试播集则是一定会播出的内容。
《老友记》和《生活大爆炸》两大经典情景喜剧都有过试播集尝试。前者的试播集属于大获成功的案例,六位主角个性鲜明,在短短20分钟内立住了人设和人物关系,后续剧集版本也与Pilot别无二致。
而《生活大爆炸》则是Pilot集与正式播出版出入较大的例子。
正式版中的谢耳朵一角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是个几乎没有七情六欲的高智商古板宅男,但试播集中的谢耳朵和大多数宅男一样,爱看美女、没有洁癖,甚至有点渣男倾向,这样的人设明显十分常见。试播集中的女主则是有些尖酸刻薄的Katie,也不如充满西部阳光感的Penny一角有魅力。
CAS在试播集播放后本想砍掉《生活大爆炸》,但因为当时市面上没有相似的类型,于是让主创改人设、换演员再重新播出,果然效果不同凡响。
其实放眼国内娱乐产业,试播也不是没有先例。
比如TVB巡礼片,不同于现在的剧集预告片,往往是为一部剧特摄一部招商用途的短片,时长仅有几分钟,却能够展现出一部剧想要表现的精华所在。当然,剧集本身也会因为巡礼片没有商务青睐、题材难以让人买账等原因再无下文。老版《西游记》此前也有过试播集,虽然与播出版本出入较大,但也是当时剧集试水更实惠的举措。
从以前的案例来看,试播集做成的要素有二。
一方面,制片会关注的成本问题。美国电视台网制播一体,由网站出资订购试播集,用试水的方式降低沉没成本,国内持有人才库、服务商库的长视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比较适合这种模式。
另一方面,剧本和演员需要及时调整。从国内平台的产出效率以及审查制度来看,这一点恐怕较难实现。Netflix联合CEO Ted Sarandos近日透露,其在国内的项目推进“三年内没有一集节目通过审查”,很多项目流程在海外有过成功案例,但如果在国内因为种种原因碰壁,终究会水土不服。
长远来看,无论是平台内部的预览集还是对外播放的试播集,都并非完全不可行,毕竟低成本试水总比一口气拍出扑街剧来得实惠。新流程的尝试任重而道远,但如果对内容有益,试试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