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补遗篇

剧中还有一些琐碎的细节,以及篇幅原因没有写在前几篇里的,索性合在一起说说,此外补充下本系列的第一篇。

关于服化

① 柴靖的眉

剧里的女性角色,柴靖的眉毛是最粗的,别说年轻女性,就连庄家祖母、嬷嬷等老年女性,眉毛都比她秀气得多。

她的眉形偏男性化(粗细跟庄语迟的差不多),英气十足。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不过这样的眉形才符合她当作杀手培养、自幼在海上讨生活的人设,若给她画一对纤长秀美的眉,看着才别扭。

② 邓婵嘴角的血

剧里不少角色都挨过巴掌。

在所有挨过一下后便给到特写的人当中,她们大都只是挨打的半边脸泛红,没有别的伤,包括阮惜文身边的陈嬷嬷打周姨娘、庄语山,“家暴狂”齐王打先后两任王妃姚忘书和语山。

唯有邓婵,被亲祖父一巴掌打得嘴角流血。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周如音曾经为了给阮惜文上眼药,故意左右开弓打自己、把陈嬷嬷打的那半张脸的嘴角打到出血,但一来她是打了很多下,二来只是嘴角渗出一点血,不细看都看不出。

不像邓婵,嘴角的血流下一道。

可见她祖父邓守节打得有多狠!

果真是人如其名的腐儒,把礼教、清誉、名声看得远远比亲情、人命重。

③ 庄语迟身亡后的周如音

庄语迟意外身亡后,周如音的穿着打扮大变。

儿子身故次日,她身穿白色外裳,头上除了一支毫无装饰的素钗便只绑了一条蓝色发带,妆面是没有涂脂抹粉的效果。

暂时没查到古代晚辈去世长辈应该如何穿,只能参考剧里语琴灵堂上的傅夫人(深蓝)和这里的庄仕洋(深灰),猜测周如音在衣着上不必如此,但她还是那么穿了。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相比庄仕洋,她才是真正悲痛欲绝的那一个。

从那以后,周如音的打扮多是偏深的冷色衣裳+银、玉和蓝色调为主的素雅首饰(后面因发卖离开庄府后几乎无饰品),金、红虽有却只是不起眼的点缀,低调多了,迥异于先前穿红着绿、戴金饰的明艳打扮。

嘴上要语山换漂亮衣服,其实心里从没放下的是她。

有几次例外。语山回门、祖母寿辰——这两次是喜事,她换了浅紫绣花的外衣,首饰风格没变;庄祖父一案被翻出她上公堂那一回,她是橙衣金饰,然而这身打扮是配合剧情的反差: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本以为恶人终于能得到惩罚,不想她却被推出去成为替罪羊、事后更险些死于庄仕洋之手,而且把她推出去的人中包括她的女儿庄语山。

还有大结局杀庄仕洋,她穿着语迟死后那身染血的白衣,头上却佩戴金饰:独子身亡是她余生都放不下的悲痛,但能为儿女、为自己讨回公道,是喜事。

直到复仇成功,周如音才正式换回了以往的丰容靓饰。

关于道具

① 水果

第四集开头是男女主坐在桌边,桌上摆着两盘水果,苹果和柑橘(也可能是橙子)。之前镜头扫过他们的隔壁桌,桌上也是这两样水果。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剧组还是讲究的,不管苹果、柑橘还是橙子,都是冬季的时令水果。

PS:这一幕由于桌上东西少,比较显眼,至于其他场景里的水果是否都如此我确实没留意。

② 温大人的遗信

庄寒雁从温大人的遗信上,发现了能证明男主清白的线索。

回忆剧情中,写下这封信时,温大人已遭刺杀,身受重伤,好不容易才逃进书房写信。

外面有人追杀还放了火,烟飘进书房,对撑不了多久的温大人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他写信时已是强弩之末。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细看此信,字迹潦草,字的大小不一,字与字之间、每一列字的间距亦不均等,还有漏字、别字。

相信温大人平时写信属文肯定不是这样。

PS:信是温夫人送来的,更早的剧情里,温大人的灵堂上给到了他牌位的特写,上书“先夫温公”,为温夫人的正式亮相做了铺垫(服丧的人里有温夫人,但彼时只作为背景,未介绍)。

③ 永寿堂的匾额

祖母的屋子门上挂着一副匾额:心无尘埃。

一语双关。

一来,此匾额合了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符合祖母平日求神烧香的习惯。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二来,对应祖母的心事:当年庄祖父被庄仕洋毒杀,祖母恰巧撞见现场,不慎被儿子发现。此后祖母为保住性命只得装聋作哑、万事不管,久而久之此事成了她的心病,她日日都要灌下一堆补药;

她自然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心头无事,或许有些时候,她恨不得忘掉那日看到的。

当然在第二层意思上,此匾可谓反讽:

心病还须心药医,只靠吃补药医不好,又何来“心无尘埃”?

关于打斗

剧里打斗的戏份很少,令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柴靖和傅云夕的打斗,特别是前者刺杀后者的那一段。

月黑风高、无人暗巷,气氛到位,场地足够。两人的打斗节奏整体较快,又是暗器又是刀光剑影,十分激烈。

不过兵刃相接时、傅云夕几度要摘下柴靖的蒙面黑巾时,镜头又慢了下来,甚至给到特写。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快慢交错,尽管知道柴靖的黑巾始终在她脸上好好待着,依然免不了紧张。

之后的剧情有一段是两人在酒楼雅间的战斗,虽然因空间所限施展不开,可由于快节奏,观感上还是比较过瘾的。

关于声音

① 声音有远近

借故带女儿暂住庄家的傅云夕,故意挑起庄语山和庄寒雁的争执,而后抱着女儿离开。

走远后,还能听见两个姑娘的声音,不过此时的音量小多了,听起来是隔着一段距离的。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类似的还有结局时牢房里的庄仕洋听到来探监的女主和狱卒的对话,彼时在他的视角,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听着同样是不远处传来的,还略带了点回声。

② 屋里VS屋外

在屋外偷听别人说话,房间内外的音效截然不同。

例如17集,听说傅云夕受了重伤的庄寒雁前去探望,男主的手下从窗户看见了她、背对窗户的男主却不知,手下趁机助攻。

当镜头转到房间里,傅云夕和手下的对话声就是我们正常面对面的说话音效,而当镜头完全转到屋外的女主视角(偷听视角),声音则变小变闷,真的像是隔着门板/墙传来。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21集女主在邓家偷听邓大人说话、28集女主丫鬟偷听男主吩咐手下、30集庄仕洋在门外质问祖母,亦是同样的音效。

③ 傅云夕受刑后

傅云夕入狱后,庄寒雁好不容易才进去见了他一面。

男主已受过刑,期间曾毒发吐血,他说话时可以听到粗重的喘息,而且他用的是气声,符合他的身体状态和心境:在亲近信赖的人面前,他不必装。

之后,他洗清罪名回家,休养数日后苏醒,此时他说话依然是气声。然而之后听到庄仕洋来探望,夫妻俩前去相见,傅云夕讲话虽不如平时中气十足,但几乎不带气声——为了不在仇敌面前暴露出太多虚弱,他强行提气讲话。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关于配角

① 陈嬷嬷

陈嬷嬷是阮惜文身边的嬷嬷,对后者忠心耿耿。剧中她动过手:打周如音和庄语山,阻拦违抗阮惜文命令的庄寒雁(拉、抱住)。

但打人是在庄家祠堂前——各打了一巴掌且只让对方脸红,大前提是她对那母女俩不喜甚至有怨;拦女主是在蒹葭阁。

说白了,都是在家里、无外人在场且理由充足。

在外,陈嬷嬷行事不同:浥南别馆,阮惜文让她赶走逼问自己的女主,她只上前轻轻做了个推的动作便收回手,面带难色道“别让老奴为难”;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上元夜在酒楼,面对欺辱阮惜文母女的夫人们,她上前斥责(只推过阻她近前的侍女),说得难听,可没对这群贵妇动手,阻拦欲打人的夫人时动作也克制。

陈嬷嬷忠心、不好惹,却很懂分寸。

② 男主(养)父母

傅云夕是傅家养子,然而养父母从未因此而对他有半点不上心:

男主文武双全,颇擅琴棋,年纪轻轻便做到正四品大理寺少卿——甚至可以凭此猜测,他当年科举的名次很不错——不可否认其中有他的天赋,但亦少不了他父母的精心培养;

此外,他还会做木工,也不介意下厨,加上傅夫人劝他成亲时的话——担心他将来无亲人陪伴而非延续血脉,可见父母对他的教育是比较开明的。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即便他是傅家亲子,也不过如此了。

也正因傅云夕得到过完整的父爱母爱,所以他才懂得如何做父亲:再忙再累也惦记着给阿芝买她爱吃的零食、给她做玩具,时刻关注女儿的衣食健康,教育阿芝时循循善诱,是剧里难得的合格父亲。

结语

最后说一个个人猜测。

傅云夕被庄仕洋诬陷为裴党义子,在他的书房中搜出了物证,不用说,是庄仕洋指使人放进去的。

至于后者的人何时进入傅家,我以为最自然的时机是傅云夕与庄语琴成婚时:这是剧中少有的既不仓促、双方家庭也未出变故、婚姻本身更不存在交易的正常婚礼,而且彼时男主未对庄仕洋产生怀疑。


(电视剧《雁回时》截图)

那么庄仕洋多给女儿安排几个陪嫁丫鬟甚至陪房,顺理成章。

这些人里没准儿就混入了庄仕洋的手下,他/她(们)无论是潜入傅家寻机在书房放东西还是跟傅家的仆人混熟甚至收买,都十分方便,等到傅云夕对庄仕洋生出疑心继而弥补,一时之间怕也难以周全。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严禁洗稿抄袭)

相关文章:

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服化篇

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铺垫呼应篇1

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铺垫呼应篇2

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铺垫呼应篇3

扒一扒《雁回时》那些用心的细节·转场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