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界的某些人,陷入到某种耐人寻味的矛盾当中。有一类人不断唱衰,我写文章配上拍卖行的图片,他会说:“拍卖行也有假的,一眼假,都是骗人的。”

那我配一张大开门的熟坑币,他会说:“太仙了,不像真的,现在网上钱币那么多隐藏的缺陷,谁知道是不是忽悠人,我才不敢买呢。”

然而他又话锋一转:“我的钱币根本卖不掉,这是为什么呢?”


这枚泰和 折十 钱在某些人眼里是“一眼假”

对呀,为什么呢? 用最刻薄的眼光挑剔别人的藏品,却又埋怨市场对自己的藏品不够友善, 就像苦媳妇熬成婆,最终又变成了恶婆婆?

另一类人,倒是很有买钱币的欲望, 但陷入了"眼高手低"的困境。 宋钱只认大观、崇宁,还得是名誉版。明钱只认隆庆、天启十一两,品相不好看不上。

大五帝要鎏金的,小五帝要黄亮大样极美的。北周三品那也只是“入门”,泉谱一、二级才是目标。 可是和自己“干瘪”的钱包比起来,这些品种有点遥不可及的感觉。


开元通宝鎏金

苦学了半年,觉得自己“行了”,可是哪怕一枚10块钱的普通崇宁都没买过,问就是“看不上”,实际上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根本不敢!

钱币的上限和下限都很高,上限是拍卖行的那些大珍,一枚铜钱七位数,一枚银元八位数,一个小小的钱币能抵得上一套大别墅。可那是有钱人“流传有序”的资本玩法,没实力就别想这回事了。

下限更是低到人人都能玩,而且都是真品!你信不信,只要100块钱,就能把秦半两、汉五 铢、唐开元、两宋御书、辽金西夏的 清宁 大定 天盛、 明代的永乐崇祯、清代的乾嘉道全部集齐。


建武二年五铢铜母范

如果再省点儿,完全不在乎品相,你甚至还有余钱买点其他朝代。比如三国两晋的直百五铢、太平百钱,比如南北朝的 孝建四铢、永平五铢。还有五代十国的汉元通宝、周元通宝。

如果是机制币,别看银元,也能买点小毫子、大清铜币、镍币或者方孔机制光绪。

也就是说,如果你完全不在乎“投资回报”这个概念,只要100块钱,你就能把大一统王朝基本集齐。再加一点钱,你甚至能把历代流通钱币全部集齐!


网上10块钱成交的大观通宝

3000元的大观通宝折十,只比10块钱的大观通宝直径大了一点、书法精细一点、品相好看一点。你完全可以不在乎,花上一杯奶茶的钱,“徽宗瘦金体”就能入手。

但你如果想更进一步,个人自藏也好投资也罢,想入手那些名誉品、珍品。资金、眼力、人脉缺一不可。

资金是“精品战略”的基础,这年头不可能靠捡漏去“捡”出一片天。眼力是灵魂!如今哪怕是购买评级盒子也必须要有眼力,否则一旦出现缺陷自己也发现不了。人脉是你凭着本事结交的圈内真玩家,他们是你换藏转手的保证。


“周元通宝”背周处斩蛟

但是有些人,明明什么都没做,自称学了一年半载,还停留在起跑线上“指点江山”。

他们热衷于对各类藏品评头论足,自己的收藏履历却一片空白;他们在网上看到什么都是“一眼假”,可自己的东西一拿出来却真的“见光死”。

他们既羡慕高端玩家的精品仓库,又不屑普通玩家的历代基础: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最终让他们成了钱币圈最熟悉的陌生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