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家的传世真迹,实在寥寥无几,尤其晋唐时期,高明的书法家,不求刻意造势,大多根据自我的情绪、灵感挥笔,展现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充分彰显艺术气息。
然而,晋唐距今过远,纸张不宜保存,手稿罕见,并且这一类的作品,篇幅短小,分布零散,搜集诸家作品,颇为耗时耗神,如此简短的内容,也不利于系统、完善的掌握古法。
特别是草书,必要精通“草法”,拿捏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摆脱“油滑”“丑怪”等问题,现代人学习“草法”,大多临摹《十七帖》或《书谱》,它们的笔法虽然精妙,但是风格过于单一。
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怀素的“百科大全”,内藏20幅怀素手稿,乃是书法界一部“惊为天人”的宝典,此帖就是《效古人草书册》。
怀素号称“草圣”,他的实力,后世有目共睹,自幼勤勉练字,深谙古人笔法,青年时期,下山游历,继承正统,又把自然万物,融于书法创作。
正因如此,怀素的草书包罗万象,又质朴天然,把汉字艺术性,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晋唐诸家的风貌、技巧,他也十分熟悉,为了传承后世,怀素晚年时期,总结晋唐的名人草字,写出这幅《效古人草书册》。
全卷共计1000多字,模仿不同书家的笔法、风格,写出20张手稿,每一篇的款署,标明了模仿对象,其中有崔瑗、杜度、索靖、张芝、王羲之、钟繇等,内容如此之完备,真正揭露古人“不传秘法”。
先看效仿王羲之的草字,点画婉转灵动、舒和俊逸,一派典雅秀美的姿态,采用中锋运笔,搭配绞转笔势,脱离篆隶的古拙气象,而效张芝的草字,虽然笔画狂逸,但是质感醇厚,姿态峻拔干练,还有几分质朴、苍劲的韵味,古意尚在。
这幅《效古人草书册》内容浩瀚,字体清晰,全卷无一处缺损,细节尽备,古往今来,一直递藏有序,被奉为“书坛秘宝”,卷尾有诸多的题跋,包括白居易、柯九思、祝枝山等。
其中白居易写道:“怀素书沉若云郁,轻若蝉扬……则虚心向往之,意抑又非操觚家所可及也,宜其流风回雪,独得临池三眛矣”,时常临摹此帖,可以感受不同书家的风格,学习纯正“草法”,兼得艺术活力。
而今,我们对怀素《效古人草书册》,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