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中国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80多国亲眼见证,阿里亚模式会议是安理会成员以灵活和非正式的方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同联合国会员国及有关方面进行交流沟通的机制。在会议上,美国代表不仅否认“单边主义是当前问题核心”,还强烈指责中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总结发言中重申中方在多边贸易、南海以及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对美方“无理指责”和“霸凌行径”予以严厉驳斥。
分析认为,这场会议的召开很有必要,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我国采取了强硬立场,而这次会议正是我国推动的一系列国际行动的一部分。早在4月,我国就宣布将召开这次会议,指责美国通过“将关税武器化作为极限施压工具”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引发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系的严重冲击和动荡。并且此次会议得到了全球广泛响应,全球南方国家一致表达了对单边贸易措施的反对,强调发展中国家将不成比例地受到这些措施的影响。
美国代表(资料图)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便挥舞关税大棒,企图对全球经济体敲竹杠。2025年2月,美国先是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随后,以“芬太尼”为借口,两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到了4月,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球经济体都加征了10%-50%不等的关税。由于中国的不断反制,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税率最终达到了145%。特朗普表面上说要振兴美国制造业,其真实目的是想利用关税大棒,来威逼其他国家向其屈服,以达到其“美国优先”的臆想。
出口贸易(资料图)
实际上,美国这次参加会议并非战略主动。安理会阿里亚模式会议属于非正式会议,没有强制出席要求。但美国还是决定派代表参会。因为如果美国不出席,就会被外界认为是对中国立场的默认,从而失去在国际舆论中的发言权。所以这次会议结果让美国陷入尴尬境地,既没法有效回应中国的批评,又不得不参与。然而没想到的是,美方代表吴婷没回应中国提出的关税问题,而是转移话题,主动提及南海问题。特别是黄岩岛争议和南海仲裁案。
相较多数与会方支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行径的立场,美国代表团的发言显得孤立与对抗性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指出,美国与全球多国出现贸易逆差,是美国支出超过收入的一种反映。而美国之所以入不敷出,主要是因为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和低迷的储蓄率。萨克斯强调,美国政府将自身政策的后果归咎于他国,甚至称他国“欺负美国”“占美国便宜”,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种情况下,《财经》消息显示,为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有知情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在考虑采取一种分级方法——对美国认为不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对被视为对美国利益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关税。特朗普政府表示,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后,美国媒体称,对华关税可能会降至大约50%至65%之间。与此同时,美国又在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下手,“围剿”东南亚四国光伏产业。
目前来看,特朗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主要有以下的三个目的,客观上说,特朗普此举,其实也是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首先是为了释放积极信号,促使美国股市升温,同时也是为了安抚其背后的主要利益集团。在贸易战开打之后,美国的科技企业和本土的工农业企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受到贸易战的影响,美国股市出现大跌,甚至在短期内蒸发了数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