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空军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特遣队突然抵达日本三泽空军基地,随行的还有飞行员及地勤装备,全部来自德州戴斯空军基地第9远征轰炸中队。据太平洋空军官方披露,这是美国首次在日本部署B-1B,打破了以往只在关岛、澳大利亚和迪戈加西亚部署战略轰炸机的格局,直接将自身战略部署推到日本前线,显然是一种军事“前移”的信号。外媒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一项“历史性部署”,更是美军对中国进行地缘压制的前奏。

此次B-1B进驻日本,使得自越战以来,日本本土首次出现这种级别的美军轰炸机,这无疑相当于为日本“外挂”了一对铁拳。表面上,美国称这项部署是为了“地区稳定”——配合盟友训练,加强战略威慑。但从操作本身看,更像是朝着紧张局势上浇了一桶油。



B-1B轰炸机资料图

在抵达日本前,B-1B还跟韩国空军搞了一场联合空演。两架B-1B在美韩F-16和F-35战机护航下飞越朝鲜半岛西部,正好选在朝鲜“太阳节”——金日成诞辰前夕,挑衅意味浓烈。朝鲜国防部火速回应,怒批美韩的联合行动是“露骨的威胁”,称这将引发严重危机,并警告将采取“无法预测”的报复措施。

实际上,自今年年初以来,美日韩就已经密集展开多轮具有高度政治意味的联合演训。今年1月,两架美军B-1B在日本F-2和韩国F-15K护航下飞越东海;2月,又在韩国上空搞了大规模“混编”飞行——美军F-16、F-35B,日本F-35,韩国F-15K全员到齐;而现在,B-1B更是直接进驻日本,且称未来将形成“常态化轮换”。

让此次轰炸机驻扎日本更为敏感的是,美国此次的部署似乎暗含信号。美国退役海军上校、战略专家纽沙姆指出,B-1B比驻日的F-16能携带更大当量的炸弹和导弹,航程也更远,生存能力更强。这显然是在向地区释放一种潜台词:美军部署不仅升级,而且准备“动真格”。

答案不言而喻——美国眼中的“头号竞争者”就是我们。从这几次联合军演和部署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就能看出端倪:“延伸威慑”。这是冷战时期为应对苏联核威胁而推出的战略——由美国为盟友提供“核保护伞”。但如今,这一概念被彻底“复活”,成为遏制中国的主轴。无论是南海、台海,还是美对日、对韩的军事协作,核心逻辑就是:通过军力威慑,让中国“知难而退”。



美国资料图

2022年,美国正式将“延伸威慑”纳入印太战略核心,朝鲜与中国被视为“双目标”。在这个战略框架下,美日同盟、北约、“五眼联盟”等都成了“工具箱”里的零件,听从华盛顿调度——只为一个目标:对中国进行多方向、多维度的“武力展示”。

3月底,美日召开防长会议,提出组建“联合作战司令部”,进一步把日本打造为印太“前沿堡垒”。去年的“利刃2024”军演中,澳军首次加入,还明确在兵棋推演中模拟“台海冲突爆发”场景。这些演训,虽口口声声说是“防御性”行动,实际上不断向台海方向推进,挑衅意味十分明显。

今年4月6日,美日本次的演习大纲公布,其中甚至直接将“解放军军舰”作为明确假想敌,一步步将围堵的网织得更密更紧。去年10月,官方表示将“应对中国公开的野心”,加强与印太国家的合作;意大利军舰也跑去日本“刷存在感”。

4月16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回应“利刃”演习时斩钉截铁表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美国自己发布的2024《中国军力报告》都承认:中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军,空军技术与美军差距迅速缩小;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了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东风-41洲际导弹,足以让美方在任何决策前三思而后行。



东风-41洲际导弹资料图

所以,美国今天的“战略焦虑”其实是对中国实力上升的反射性反应。高关税并没吓倒中国,军事挑衅也没让北京慌乱。相反,每一次加码,只会让中国的反制工具箱越来越丰富,底线越来越清晰。台湾问题不是谈判的筹码,而是主权的象征。美方如果真以为靠几架B-1B、几场军演就能吓倒中国,那就真的是低估了我们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

这场“火”,若再烧下去,最终恐怕要烧到点火的人自己身上。美国的军事冒险不仅会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也会让自身陷入更大的战略困境。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任何试图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战胜一切来犯之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