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土林的地貌是西藏阿里最有特色的自然奇观,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曾是汪洋大海,随着水位递减,才慢慢露出其真容。不过科学家们考证后得出的结果似乎更靠谱一些:札达地区曾有一个方圆500公里的大湖,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浮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才渐渐被“雕琢”成眼前这遍地土林的壮观景象。
当我从西藏的聂拉木县出发,成功穿越略显崎岖的565国道后,便来了这个神奇又伟岸的地方。有趣的是发现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虽然成名已久,它的最主要的观景平台却仍在建设(或者扩建)中。施工人员的态度都挺好,看到有游客经过时,都会打手势指向几十米开外的由碎石铺过的空地,示意那里可以观景。
不过我选择的是从厕所后面的小路往里走,本以为能另辟蹊径把土林风貌一览无遗,却发现位置其实是有点偏的。而让人大吃一惊的是反倒是那漫山遍野的玛尼堆。只见它们一坨坨的互相隔开三五十公分的距离,依山势一直往下延伸,竟然看不到尽头,数量之庞大,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这些玛尼堆在藏语里称为“朵帮”,意为“堆起来的石头”。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它们通常位于山间、路口、湖边、江畔等地,作为祭坛使用。随着国内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在我看到堆石块几乎成了他们四处涂抹“到此一游”的替代品,而大家对于这种特殊的行为往往心存敬畏,并不会故意去破坏和质疑。
当然,玛尼堆不仅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象征着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祈求平安和幸福的愿望。有些石块上还常被当地人刻上经文和图案,使得它们都有被赋予了灵性般的保佑作用。从相关的布置上看,札达土林的玛尼堆主要还是当地人所为,尤其那些裹着各种颜色哈达的,一般游客哪里会特意准备这些东西。
而在我看来,这个札达土林观景台其实只能远眺到札达的一部分全景,且因为距离太远,无论拍照取景还是感受土林的独特魅力,都算不上优秀,所以个人觉得此设置并不是太合理。对于时间不太宽裕的人来说,在些停留甚至有点浪费,不如直接往里走到景区深处,身置其间后更能品味到此地的精髓。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不可否认的是,札达土林观景台的玛尼堆是我穿越318国道以来,路上遇见过数量最多的。如果你对它们感兴趣,经过这里的时候可以稍作停留,或者自己也去摆上一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