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是人民军队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山头”。论重要性,红军时期的基干部队,除了三个主力方面军外,就要首推这支历史悠久的部队了。众所周知红25军的当家人是徐海东,他在1955年获得了大将军衔,也是红25军将领中军衔最高的人。
不过鄂豫皖时期,徐海东有一位老首长、也是老搭档,对于红25军的早期影响,应该说要超过徐海东。如果这名同志没有过早牺牲,坚持到建国后的全军授衔,或许他比徐海东更适合代表红25军、获得大将军衔。
这位先烈就是吴焕先同志。吴焕先1925年入党,他在红25军的资历,比徐海东更深。其实他俩都不是红25军的第一任军长,首任军长是四方面军的传奇人物旷继勋,这段历史比较短,他本人在转战川陕期间被张国焘害死。1932年红25军重建,吴焕先成为新一任军长。他能力很强,很快整合出7000多人的强大队伍。
徐海东也在25军任职,是吴焕先的副手,同时兼任74师师长。吴焕先的理论水平、大局观,此时都要比徐海东更成熟,所以徐海东是完全服从吴焕先领导的,他们的私人关系也很好,一起在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支撑老区的艰苦作战形势。
后来随着战局变化,组织又重建了红28军,徐海东得到提拔出任该军军长。红28军与红25军渊源很深,拆拆合合多次,主要也是因为鄂豫皖的局面太困难了,不得不经常进行队伍框架调整。1934年4月重新合编红25军时,这两人终于成为平级搭档:徐海东任红25军军长,吴焕先则成了军政委。
吴焕先能打仗,但徐海东军事指挥方面更突出。此时他俩分工明确,一个管作战,一个统筹全局和政治、组织工作,在部队里威信都很高。直到中央派来了另一位名将程子华,徐海东发扬高风亮节,主动降职担任副军长,程子华接替了他的位置,而吴焕先仍然是军政委。
程子华大家不会陌生,解放战争时期是四野13兵团首任司令员,也是一位大将级别的元勋人物,只不过因故未参加授衔。可若作为红25军代表的话,他是竞争不过徐海东、吴焕先的,尤其吴焕先,在这支部队的资历、威望太突出。尽早到陕北站住脚、迎接中央红军,主要也是吴焕先同志的决策,他的大局观和判断力非常厉害。
可惜吴焕先在1935年8月泾川战斗中不幸牺牲,此时该军距离陕北已经非常近,如果能够与陕北红军成功会合,高级将领再发生危险的概率就很低了,吴焕先未来的职务和发展不可限量。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从抗战中后期就基本淡出了一线;此消彼长,若吴焕先没牺牲,在这一体系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而即便如此,多年不打仗、不担任重要职务的徐海东,都能高居开国大将的第二位,那吴焕先呢?答案不能推测。吴焕先既当过军事主官、又当过政治主官,“山头”资历还那么深,是极为宝贵的人才。吴焕先若活着坚持到全军授衔,按照红25军的部队体量,可能只有一个大将名额,长期缺阵的徐海东就未必能当选了。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