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和谢霆锋,两个名字总被网友放在一起比较。

除了都是王菲的男人,两人还有另一个共同点:从演员转型商人。

但十几年下来,他们的商业之路却走向两极。

谢霆锋卖烤肠能年入15亿,开演唱会门票炒到天价;李亚鹏却因地产项目欠债4000万,直播卖茶无人问津。

网友调侃:“李亚鹏的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这背后,究竟是运气太差,还是能力差距?



李亚鹏的商业启蒙始于1993年。

当时还是大学生的他,拉来87家公司赞助,把唐朝乐队请到乌鲁木齐开演唱会。

门票卖了14万元,他却把利润全印成文化衫和海报免费发,理由是“推广摇滚文化”。

这种“为爱发电”的模式,后来几乎贯穿了他的所有项目。

比如2013年投资35亿的丽江雪山艺术小镇,强制要求商户“必须文艺”,结果8年只卖出30%,最终烂尾收场。

相比之下,谢霆锋的创业更“接地气”。

2003年,他抵押房产成立影视后期公司PO朝霆

头9年亏损,他硬是瞒着所有人扛下来,直到公司拿下香港90%的汽车广告订单。

2016年,他把公司卖给好莱坞特效巨头,套现1.35亿港元。

谢霆锋的生意经很直白:先活下去,再谈理想。



谢霆锋的成功,靠的是“明星IP+刚需市场”的精准结合。

2014年,他通过综艺《十二道锋味》打造“厨神”人设,随后推出烤肠、曲奇等食品。

定价109元3盒的烤肠,靠80%的猪肉含量和液氮锁鲜技术,4年卖出15亿。

网友戏称:“他连肥瘦比例都用游标卡尺量,这哪是卖烤肠,分明是搞科研!”

反观李亚鹏,总在追逐“诗与远方”。

他投资的雪山小镇,均价2万/㎡(同期丽江房价仅6000元),还拒绝连锁品牌入驻,结果“文艺富豪”不买账,普通人买不起。

后来转战直播卖茶,他编出“哪吒从小喝我的茶”的离谱故事,被网友群嘲“戏太多”。

一个用产品说话,一个靠故事忽悠,结局自然不同。



谢霆锋的商业思维像精算师。

他自建生产线、联合高校研发技术,甚至亲自抽查猪肉品质。

锋味烤肠复购率65%,靠口碑而非明星光环。

而李亚鹏的失败,几乎每次都因“理想压倒现实”。

比如他打造的郑州中国文谷,规划了美术馆、剧院,却忽略基础配套,最终沦为“鬼城”。

为了进军商业市场,两人都曾为坚持付出代价。

谢霆锋的PO朝霆亏损9年,但他死磕技术;李亚鹏的雪山小镇拖了8年,却始终不愿降价。

区别在于,谢霆锋的坚持有市场需求支撑,而李亚鹏的坚持只是自我感动。



李亚鹏和谢霆锋的对比,撕开了明星创业的残酷真相:光有情怀不够,还得尊重市场规律。

谢霆锋的成功,是因为他看清了“刚需”才是王道;李亚鹏的失败,则败在把商业当艺术,把投资人当观众。

如今的李亚鹏仍在直播间坚持卖他的茶叶,谢霆锋除了继续卖他的烤肠,还抽空开了一场演唱会,门票一度炒到了17万。

商业世界里,能活下去的才是赢家,这是唯一的标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