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逐穗浪,秋来一片黄,冬雪掩地藏,春到播种忙”。年复一年,这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最动人的青稞生产图景。2023年8月,该镇成功获评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青稞)”,青稞产业由此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种植传统深厚、集中连片种植、机械化作业率高,这是我们发展青稞种植业的优势,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潜力,延伸产业链,把青稞产业做强做大,打响青稞种植国家产业强镇这张名片。”张阿奎当时正是昌珠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望着秋翻的热闹图景,他满怀信心地说。

张阿奎是安徽阜阳市人,2016年7月,他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西藏,先后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索珠乡、昌珠镇工作,现任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党委书记。“在西藏工作要有情怀,有情怀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不怕苦、不怕累,聚精会神干事创业”。从平原到雪域,张阿奎勇“攀”高原,更倾心向下“扎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宣传思想文化先进个人等。

寻梦 在广阔天地追寻初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阿奎看了一部叫作《希望树》的微电影,影片中支教老师和山区孩子们的故事让他感动不已,甚至萌生了也要去西部支教的想法。

2015年10月,还在读大四的他像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面临就业和继续深造的抉择。经过思考,他决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家汽车电子企业的项目经理。

2016年5月,张阿奎从学校获知了一个可以申请去西藏工作的消息,便立刻向学校申请,上报相关材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一轮轮面试和最终体检,成功进入进藏人员名单。

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远离亲人......在临近出发去西藏前的数个夜晚,张阿奎彻夜难眠。“每个人都有一个西藏梦,在我看来,让我坚定选择的,是信仰的力量、价值的追求、初心的召唤、使命的坚守,深谷中依然能盛开幽兰,石缝中也能长出参天大树。我相信在西藏广阔的天地里,必将会绽放青春、迎接芳华,我无悔于我的选择!”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张阿奎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在西藏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物资的匮乏需要用精神的充实去弥补。西藏条件艰苦,作为一名在藏干部,一定要有情怀,有情怀才有激情,有激情才能不怕苦、不怕累,才能聚精会神干事创业。”他常常这样说。

苦干 “理工男”用文字丈量使命

2016年9月,经过两个月短暂培训,张阿奎便被组织安排到区政府办公室跟班学习,主要从事文秘工作。作为理工科学生,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开始数字到文字的艰难跨越。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不断纠错中提升自我,张阿奎以一个“理工人”的严谨,和作为“外行人”的危机感、紧迫感不断驾驭文字工作,很快适应了区政府办公室的工作节奏和标准要求。踏实的付出和不断的钻研也让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材料撰写风格,在近四年的工作中先后参与了政府各类大型材料起草和定稿,先后独立完成各类调研报告七篇,顺利实现了理工男向文秘工作者的跨越。

2022年10月,张阿奎担任昌珠镇党委书记、镇长,上任伊始,他便马不停蹄深入各社区开展调研,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12个社区及辖区内所有产业项目基地,围绕昌珠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布局,形成了长达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基层干部要头顶天、脚沾灰。”他说。

用情 把“老乡”放在心里

2022年10月,群众索朗次仁10个月大的孙女被冒着热气的甜茶烫伤,烫伤面积达40%,紧急送到市人民医院后,却被告知无法接收,需尽快转移。那段时间受疫情影响,进出藏航空班次减少,火车停运,为赢得最佳治疗时间,张阿奎连夜协调航空公司,积极向市、区两级有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患儿于第二天上午顺利抵达成都市,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11月,索朗次仁代表全家给他送去锦旗,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谢意。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种过地、收过麦,也过过苦日子,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张阿奎说,群众的事就是大事,“你对群众有感情,群众便跟你掏心窝。”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张阿奎用家国情怀一次次激励着自己坚定前行,按下浮躁的心,奋力书写青春无悔、奉献无止境的人生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