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近被胡锡进「讨伐」了,因为董明珠说,“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咋说呢,我自己也在国外读过书,我觉得董明珠这话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不至于就上升到那么高的高度。
先看看反驳董明珠的说法。
第一类,钱学森论。
说,“两弹一星”的功臣里就有很多海归,包括钱学森,还有邓稼先。
那这说法的问题是什么?时代不同了。
以前出国的那真的是人才,不论是钱学森时代还是八九十年代,能出去的都是很强的人;而现在一些出国读书的人,就是普通人,只不过家里稍微有点钱而已。
最直观的案例,有个行业叫留学中介,就连个人简历都需要花钱找人来帮忙写,那你说这样的人出国以后就会突然变得很厉害么?
留学中介的产值大家知道是多少么?光针对美国这个国家,就是35亿元……
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在国内大学也很厉害,那出国就是追求更好的个人选择;但如果出国只是因为在国内比不过别人,把出国当退路,那就没资格和邓稼先们放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下讨论。
举个例子,有个求职者,在国内读的985大学,出国去的哈佛、耶鲁、剑桥、帝国理工、MIT这类的学校,那你说句是个人才,没问题;但如果是国内高考都没参加,出国读几年语言学校,然后混个大家名字听都没听过的大学,回来也觉得自己是个人才,那只能说「镀金」概念上头了。
第二类,抓间谍论。
我非常反感什么事情都往『间谍』上引导的,毕竟咱们过了那个大批判的年代。
但好玩的是,这话胡锡进可不应该说,因为他自己就是扣帽子的大师。
咱们就事论事,公安部经常公布发掘的间谍案,很多的确就是海归派。
比如2022年的高校海归教师间谍案,比如2023年的某军工领域海归专家案,2024年的某科研院所留学生偷送情报案,再比如就前段时间不久,央视还专门报道的,留学博士间谍案……
国内大学毕业生,有没有被策反的,也有,但大量的案例都证明,留学期间是国外机构接触、诱惑、渗透、发展的机会。
所以董明珠那句「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问题不大。
这里可能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留意的关键点就是,格力,其实有很多军工项目,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等关乎国家机密和核心数据安全。
当然还是那句话,董明珠的话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有。
一棍子打翻一船人的行为,咱们肯定是要批判的。
比如我是四川人,四川也出过间谍案,那如果某家企业说以后四川人都不能用了,因为里面有间谍,那我肯定不爽。
但我觉得对董明珠的批判也不至于上升到这个高度,胡锡进来了,新京报也批了。
我觉得更应该做的,其实是给全球大学,建立一套由中国人制定的评判标准,来方便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做对标。
什么意思呢?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排行榜,要么是美国做的,要么是英国做的,还经常有花钱买排名的丑闻爆出来。
这就导致,国内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其实并不清楚海外院校的质量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