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25日凌晨,印度与巴基斯坦边防军在克什米尔实控线附近爆发间歇性交火,连续第二天炮声不断,局势剑拔弩张。起因是印度控制区内一处旅游景点遭遇枪击,一群不明身份武装分子开火,造成恐慌。印度随即将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指责对方庇护激进分子,并以此为由,单方面暂停两国水资源分配条约,公然撕毁脆弱的停火承诺。而巴基斯坦则高调反击,拒绝背锅,并首次主动提出邀请国际调查人员介入,直指印度以袭击为借口挑起边境紧张。



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公开表态,巴方无意让局势升级,愿意配合国际社会独立调查,澄清事实。阿西夫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痛斥印度,在未提供任何证据、未经过任何调查的情况下,便草率暂停关键性水资源条约,这是对地区稳定的重大破坏。阿西夫指出,所谓“克什米尔抵抗组织”自称为袭击负责,但印方将其直接与巴基斯坦境内早已不存在的虔诚军和真主圣战者挂钩,既无证据,也毫无逻辑。巴方强调,目前在其境内不存在任何策划针对印度的组织,所有指控纯属捏造。

这一番反击与提议,在印巴历史上极为罕见。过去巴基斯坦更多是在外交场合进行口头抗议,而此次主动提出接受国际调查,无疑是对印度步步紧逼的强势回应,也是试图通过国际化手段挤压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道义空间。巴方此举,无疑是在将局势上升至全球舆论场,向外界施加压力,迫使印度无法单方面塑造叙事。



然而,印度方面显然无意顺势而为。印度陆军在冲突发生后迅速发声,坚称巴方率先开火,违反停火协议,并声称“进行了适当回应”。印度媒体一边倒地渲染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分子”的叙事,刻意模糊枪击事件的调查细节,将责任直接推向巴方,显然意图塑造巴基斯坦为区域不稳定源头的国际形象。与此同时,印方暂停水资源条约,更是赤裸裸地将民生议题武器化,企图以经济手段加剧巴方国内压力。这种手法,既粗暴又危险,无异于在印巴两国间早已绷紧的神经上猛踩油门。

在这一紧张氛围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则一如既往地试图淡化事态,轻描淡写地宣称自己“认识两国领导人”,相信问题“终究能解决”。特朗普对印巴核对抗潜在危险的轻率态度,与其一贯的短视外交风格如出一辙。然而国际社会早已心知肚明,印巴局势早已远非一句轻飘飘的“大家冷静”就能平息。两国不仅都拥有核武器,且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任何一次边境冲突的误判都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甚至滑向区域战争乃至核危机。

沙特阿拉伯则迅速出面斡旋,外长费萨尔分别致电印巴两国外长,强调沙特视两国为重要盟友,不希望局势失控。沙特的介入,凸显出中东国家对印巴局势高度紧张的担忧。南亚局势一旦爆炸,不仅直接威胁本地区,也将严重冲击全球能源市场与地缘政治格局。可以说,印巴之间的任何一次交火,都远远超出了两国本身的范畴,而是对整个国际秩序稳定性的重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枪击事件背后的“克什米尔抵抗组织”究竟是谁,仍然疑点重重。印度情报界指称其与巴基斯坦历史上的激进组织有关联,但巴方坚决否认。没有独立调查结论之前,任何指责都显得仓促甚至别有用心。巴基斯坦此次主动提出邀请国际调查,不仅是一次外交反攻,也是一次策略性加码,试图将自身塑造成透明与合作的形象,与印度的单边行动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印度拒绝接受国际调查,只会进一步加剧外界对其行为动机的质疑。

当前形势下,印巴冲突的烈度虽然尚未大规模升级,但局势已经处在极度脆弱的边缘。克什米尔,这块自1947年以来便血与火交织的土地,再次成为大国博弈与区域民族主义狂潮的交汇点。任何一次交火、任何一个误判,都可能成为下一场灾难的引爆点。国际社会若仍以惯常的“劝和”姿态敷衍应付,只会放任局势螺旋失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