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主办,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蚌埠市人民检察院、亳州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2025年“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在安徽蚌埠正式启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安徽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亮点机制、典型案事例和履职成效,生动展现“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新时代检察精神,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4月24日至25日,采访团在亳州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采访,本期跟随最高检微博一起直击现场。
4月24日上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蒙城:“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守护“生态绿”】结束了蚌埠龙子湖区、五河县的采访,4月24日一早,采访团一行乘车前往位于安徽省蒙城县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蒙城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员额检察官丁延卿介绍,该基地由蒙城县检察院、蒙城县林长制办公室、蒙城县国有白杨林场三方共建,已完成140亩的树苗栽种工作,树苗总数9000棵。基地融合生态环境修复、以劳代偿实践、公益诉讼检察宣传等多重功能,是对“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地所需树苗以及种植、管护产生的费用,均来自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违法行为人支付的生态修复费用。蒙城县白杨国有林场场长赵明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建成后,法治副校长会定期带领学生来到基地参观学习,在普法长廊了解滥伐林木、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不法行为的危害。
4月24日下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蒙城: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促进小额诉讼案件审理“简快准”】4月24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安徽省蒙城县检察院,了解数字检察工作,参观试听技术室、文件检验室、电子取证室、法医检验室等。检察院工作人员现场介绍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不当民事审判违法监督模型”,该模型系检察院在办理的小额诉讼程序个案监督中创建,通过调取法院2018年以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电子数据,以审理天数、案涉金额、案由等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分析出异常数据,缩小审查范围后进行阅卷审查,发现法院违反法律规定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中的普遍性问题及其他需要监督的情形,开展类案监督,促进小额诉讼案件审理“简、快、准”的良性规范。
4月24日下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蒙城:“七彩观护蓝娃”保护少年的你】4月24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安徽省蒙城县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服务中心,参观综合办公区、职业技能培训区、心理疏导室等。检察工作人员特别介绍,心理疏导室共有11名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危机心理干预等服务。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工作记录等资料会单独建档,妥善保存,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此外,为了提升未成年人帮教效果,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置了微阅读、微观影、微公益活动,让涉案未成年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他们从小事中获得社会认同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疏导工作室不仅为涉案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帮助,也面向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做亲子教育辅导,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向家长反馈孩子需要心理帮助但被家长拒绝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检察院向不当监护的家长发出家庭教育督促令,会让家长更深刻的意识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蒙城县检察院以“七彩观护”“蓝娃”两大品牌冠名,开发具有蒙城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一体化云平台——“七彩观护蓝娃”云平台,通过大数据赋能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平台面向社会公众,辐射覆盖辖区内294所中小学以及17个乡镇,对象包括教师、医生、家长、社工、学生等,集强制报告、线索举报、家庭教育、法治教育、观护帮教等九大板块功能为一体,精准对接对象需求,为保护未成年人构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
4月25日上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亳州:“益护药都”擦亮千年药都金字招牌】4月25日一早,采访团来到“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一幅“业兴企旺”的画卷正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交易大厅徐徐展开……亳州市检察院检察官李周向记者介绍,检察官会定期来市场进行普法宣传,明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天他们过来向商户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近年来,多地出现实体店或互联网平台在销售过程中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对此,亳州市两级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辖区内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整治违法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的行为,守护本地特色药材质量安全。同时,还会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依法维护注册登记企业的知识产权。“检察官时常过来蹲点,为企司法体检。他们会公开手机号码,随时接听企业来电,化解诉求。”药业工作人员向记者说道。
4月25日上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亳州: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揪出中药“李鬼”】4月25日上午,结束中药材市场的采访,采访团一行来到中药材种植基地。“亳白芍”“亳菊”等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亳白芍”“亳菊”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同时也是安徽四大名药之一。“十方九药,近两年亳白芍价格增幅较大,大概一亩地亳白芍能产出8万元左右,因此出现了不少仿冒‘亳白芍´标志的行为。”药业工作人员介绍。
按照规定,只有亳白芍、亳菊区域保护范围内的中药材生产者,才可以申请使用该国家地理标志。然而现实中,存在“李鬼”冒充“李逵”的情形,一些实体店及互联网平台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违规使用、冒用“亳白芍”“亳菊”等地理标志产品的情形,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损害食品药品安全,同时也侵害了依法使用地理标志企业的合法权益。
亳州市谯城区检察院检察官詹路明向记者介绍,检察院部署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在线索排查中初步发现办案线索后,研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筛查互联网平台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数据,发现案件线索850余条。通过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知识产权监管职责,对网络平台商家未经批准擅自使用“亳白芍”“亳菊”地理标志的行为进行处理,同时积极引导、推动中药材生产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进一步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机制。
4月25日下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亳州:检察建议助推修缮千年花戏楼】4月25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安徽亳州的花戏楼及北关历史街区。这座原名“大关帝庙”的建筑,是清朝初期晋、陕商贾为纪念关羽而建,也被称为“山陕会馆”,会馆内有一座装饰华美的歌台,砖雕、木雕、彩绘等生动鲜艳、栩栩如生,当地人称之为“花戏楼”。花戏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布局和整体设计及装饰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对研究中国清代早起、中期建筑艺术和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亳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魏海玉在现场介绍,检察机关通过调查发现花戏楼存在墙体开裂倾斜、砖雕木雕腐蚀、彩绘脱色等问题,因未及时得到修缮,致使多处建筑遗迹存在毁损和灭失的风险,遂向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该局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多次就花戏楼砖雕修复、木雕彩绘修复和文物本体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困难等进行会商。经过两家单位的共同努力,共争取上级文保专项资金和市政府拨付资金1250万元,并由省检察院协调省文旅厅指派4名文保专家、3家古建公司对花戏楼彩绘修复和墙体修缮等进行设计、指导。目前检察建议涉及的墙体开裂、倾斜和消防安全等问题已经整改完毕,砖雕、彩绘修复项目正在进行中。
4月25日下午
#新媒体走近一线检察#【安徽亳州:构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保护格局,助力企业创新发展】4月25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本次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了解检察履职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亳州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以案件办理为抓手,积极打造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合一”检察监督模式,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工作走深走实。记者了解到,该院建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完善日常联系、会商办理、联席会议等机制,点对点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切实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此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护食药安全法治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识别假冒产品、依法维权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第8676期
安徽检察新媒体出品
终审丨吴贻伙 二审 丨吴荧
来源丨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
编辑丨李昂
投稿邮箱丨ahjc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