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

发布了3张大量垃圾漂浮在海上的图片

并写道:太平洋上的“中国礼物”

然而对图片进行反向搜索后可以发现

这些图均为在网上流传多年的旧图

其中不仅有在大西洋(而非太平洋)拍的图

更有一张是P过的


据环球时报报道,第一张图是美国自然摄影师伊桑·丹尼尔斯在2017年7月上传的旧图,拍摄于印度尼西亚四王群岛附近。


第二张图则是水下摄影师卡罗琳·鲍尔2017年在“脸书”发布的。

根据鲍尔的描述及相关媒体报道,这些图片拍摄于洪都拉斯北部罗阿坦岛附近,是大西洋属海的一部分。

2017年11月,法新社在调查此事时采访了洪都拉斯奥莫阿市副市长莱昂纳多·塞拉诺,后者将这些垃圾归咎于邻国危地马拉。


▲2017年10月,意大利媒体Corriere Della Sera刊登了鲍尔的图片。

而特朗普发布的第三张图其实是一张后期合成的图片。

图片的左半部分是美联社照片,展示的是在美国加州组装的用于收集太平洋塑料垃圾的一种浮动围栏装置。


▲2019年,《华尔街日报》使用的图片示例。

右半边的图片则属法新社所有,是鲍尔拍摄的位于洪都拉斯附近加勒比海域的垃圾带组图中的另一张。


▲2017年,BBC文章使用的图片示例。

4月26日晚

该话题在社交网站冲上热搜第一

引发网友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

真是为了“黑”中国不择手段:






━━━━━

太平洋垃圾带如何形成?

那么,太平洋上是否真如特朗普所说,漂浮着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又来自哪里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受到洋流影响,海洋垃圾极易漂浮汇聚在大洋环流的中心地带。中国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现了5个大的海洋垃圾带,其中一个在印度洋,两个在大西洋,两个在太平洋。


▲ 全球五大海洋垃圾带示意图。

这些垃圾带中,污染状况最严峻的当属位于北太平洋亚热带环流范围内的北太平洋垃圾带(NPGP),又名“大太平洋垃圾带”(GPGP)或“太平洋垃圾旋涡”。

北赤道洋流、北太平洋暖流、黑潮及其续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北太平洋海域上漂浮着大量被困在中心海域且难以被自然降解的海洋垃圾(绝大多数是塑料),久而久之形成了巨大的垃圾带。

至于海洋塑料垃圾的来源,一篇发表在《科学》网站上的文章认为,绝大多数流入海洋的塑料来自河流。在数量上,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菲律宾,占到了总数的36%,其次是占13%的印度,然后是马来西亚和中国。就人均而言,中国人均排放的塑料垃圾数量为0.05千克/人,在参与排序的159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第64位。美国排在第88位。

对此,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接受“澎湃明查”采访时表示:“某些河道中的垃圾大多沉积在河底或河口,只有不到5%的垃圾会漂起来,才有可能进入海洋。”

2020年,李道季在《中国环境报》发表文章,认为将河流作为海洋塑料垃圾主要来源的说法大多建立在文献数据和模型估算基础上,但模型中的条件与实际环境状况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例如模型中对不当垃圾处置量、水体通量、大型和微型塑料垃圾比例的估算可能过于简单,忽略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水体在不同时段和条件下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可能对河流塑料垃圾向海洋的输送量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提到,2017年到2018年,中国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开展了连续3个季节的悬浮微塑料监测,并在2019年夏季对中国辽河、海河、黄河等10条河流河口微塑料进行采样。估算结果显示,2017至2018年,中国长江年输送塑料垃圾量(包括衣物纤维等)为3.7万至4.6万吨。2019年,中国10条河流的微塑料年入海量约为126.40吨至167.41吨,塑料垃圾的年入海量为5750吨至7600吨。这些数据远小于当时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中的估算数量。

李道季认为,造成太平洋上垃圾堆积的原因多样——发达国家以往向海洋排放的塑料垃圾经年累积,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地面上的塑料卷入海洋,都有可能成为海上塑料垃圾的来源。

2022年9月,“海洋清理”组织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他们在对2019年打捞的来自北太平洋垃圾带的塑料垃圾进行分析后发现,有75%至86%的物品来自海上捕鱼活动。

这些塑料垃圾中,有230个带有可识别的不同语 言文字、品牌标志或其他线索(如地址)的塑料物体。在对这些物体进行单独检查后,研究人员发现,物品中标明的主要原产国/地区是日本(34%),其次是中国(32%)、朝鲜半岛(10%)和美国(7%)。这些国家或地区大多不被认为是河流塑料排放到海洋的主要来源,却是北太平洋地区工业化捕鱼活动的主要场所。

来源:综合自澎湃新闻、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等

值班编辑李加减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