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清江浦区“清”少年研学团走进文明实践阵地,开展了一场浸润文明新风的研学活动。

红色童心践文明——文明实践阵地的道德浸润

在清江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西安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好人馆、科普馆、展示馆、道德讲堂等场所交相辉映,生动展现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五大平台建设成果。

“原来灯泡可以悬浮在空中!”“风真的能发电!”在西安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科普馆,一个个奇妙的科学现象让同学们惊叹连连。先进的互动设备和趣味实验,让深奥的科学原理变得生动可感,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强烈兴趣。

在区好人馆,浓厚的道德氛围扑面而来。通过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文字,同学们零距离学习好人事迹、聆听好人故事。“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精神力量。一位同学动情地说,“这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他们就是我们追着的光!”这种沉浸式的道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金色花海映文明——油菜花田的美丽蝶变

春日的南苑路千亩油稻轮作基地,金色的油菜花海随风起伏,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意场景在这里生动再现,让前来研学的同学们惊叹不已。书本上的文字跃然眼前,与这片金色海洋完美交融,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

谁能想到,这片令人陶醉的花海,曾经是散落着十多间简易房和破旧大棚的闲置用地。清江浦区城乡融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辉介绍,“去年在省农科院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土壤改良,分批次种植了宁杂1818油菜品种。目前1期地块的油菜已进入结籽期,2期花田正值盛放期。”通过科学的种植时间错位设计,这里的油菜花期可持续至5月中旬,实现了“一地三用”的建设目标——既打造了自然风光盛景,又构建了生态农业场景,更展现了城乡融合美景。

“文明城市建设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了!”同学们由衷赞叹。这片金色花海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绿色小苗种文明——博士农园的种植之旅

“老师快看!西瓜苗的叶子像小鸭掌一样!”在淮安柴米河博士教育农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内,同学们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回荡在现代化的温室中。这座占地120亩的农园,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科研实践、旅游观光和贸易于一体,连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拥有8万平方米现代化智能温室,包括1万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和7个无土栽培温室。

在专家指导下,学生们参观了智能化育苗温室,近距离观察西瓜、茄子、黄瓜、蓝莓等幼苗的生长状态,了解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奥秘。最令同学们兴奋的当属种植体验环节——每位同学都获得了一株专属幼苗,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希望埋入土壤,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种沉浸式的教育体验,将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转化为生动实践,让农业知识在孩子们亲手触摸、亲眼观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悄然生根。这不仅为青少年打开了认识现代农业的窗口,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了探索农业科学的种子。





高山不拒微尘,乃成其巍峨;江海不辞涓流,方显其浩瀚。本次“清”少年研学活动以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文明的种子。(王一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