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25日,莫斯科近郊巴拉希哈市发生一起震惊国际社会的汽车爆炸案,俄军总参谋部作战总局副局长莫斯卡利克中将当场死亡。随着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迅速启动刑事调查,俄罗斯外交部直接将矛头指向乌克兰情报部门,称有充分理由相信基辅当局直接参与了此次谋杀策划。这起精准暗杀事件无疑再次撕开了俄乌战争正在急剧升级的血腥现实,也宣告了在俄乌冲突中,针对高层将领的定点清除已从隐秘战线走向公开舞台。
社交媒体流传的现场画面令人触目惊心。停在公寓楼前的大众汽车瞬间被爆炸撕碎,火光冲天,碎片四散。监控画面显示,爆炸发生前,有人正靠近车辆,这种行踪配合爆炸威力表明,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自制爆炸装置袭击,且爆炸物内填充大量金属碎片,显然意在最大限度制造杀伤。初步调查信息显示,这场刺杀不仅精准,而且专业程度极高,与普通民间恐袭有着本质区别。
死者莫斯卡利克中将身份特殊,不仅是现任俄军作战总局副局长,更是俄乌关系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他曾参与2015年“诺曼底模式”会谈,是明斯克协议签署背后的重要军事代表之一。如今,在俄乌冲突全面恶化、谈判希望日益渺茫之际,莫斯卡利克死于爆炸,无疑带有极强的政治信号。去年12月,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遭遇爆炸暗杀,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事后高调认领。这次俄方迅速将矛头指向乌克兰,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延续了过去定向暗杀模式的延伸。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这种直接针对高级指挥官的刺杀,不再是简单的战术打击,而是对战争底线的公然撕裂。传统战争法则即便在最残酷的冲突中,也默认对方军政高层有一定程度的“豁免”原则,以便为战争留下一线政治解决的可能。但乌克兰情报部门连续在俄罗斯境内策划高官暗杀,已经彻底打破了这条脆弱底线,将俄乌冲突进一步推向全面失控的极限边缘。
更值得警惕的是,莫斯卡利克遇袭发生在当前俄乌前线激战正酣、库尔斯克战役乌军失利的敏感时刻。乌克兰国内在战场连连受挫的情况下,试图通过斩首行动打击俄军指挥体系,以挽回战略主动权。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制造心理震动,但从长期来看,无异于引火烧身。面对俄军内部高层遭暗杀的连续打击,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将被进一步激化,普京政权必然以更强硬、更极端的报复行动回应。这不仅将使俄乌冲突更为血腥和个人化,更将使未来任何形式的和平谈判空间被彻底封死。
而国际社会在面对这一事态发展时,态度同样充满虚伪与双标。西方媒体对莫斯科爆炸案轻描淡写,甚至隐含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基调,仿佛针对俄方高官的暗杀可以被默认、被合理化。但试问,若今日在巴黎、柏林或华盛顿发生同样针对本国高级将领的暗杀,西方舆论又将作何反应?双重标准的纵容,只会进一步鼓励战争罪行在全球扩散,使国际秩序更加动荡不安。
当前的国际局势极为脆弱。中东火药桶正在升温,东欧战线持续拉锯,全球经济体系在地缘冲突中步履维艰。而莫斯科这起爆炸案的发生,正是地缘冲突进一步下沉至恐怖主义和无规则战的典型表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已经明确表态:如果调查最终证实乌克兰情报机构直接涉案,将再次证明基辅政权野蛮而背信弃义,只会选择通过升级暴力而非建设性谈判来解决问题。这种判断无疑为俄罗斯下一步更大规模、无所顾忌的报复行动奠定了舆论基础。
可以预见,莫斯卡利克中将之死,绝不是简单的孤立事件,而是俄乌战争正在演变成全面无规则冲突的重要标志。一旦刺杀升级成为双方公开承认的常态,那么整个东欧乃至全球将陷入更加黑暗、无法控制的暴力循环之中。和平谈判的可能性被不断压缩,战争的底线被一再击穿,人类社会自以为文明秩序的遮羞布,正在一层层被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