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几年前,日本的铃木汽车可以说是中国响当当的“大品牌”,不少消费者争相购买,然而在2018年,铃木却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中国市场。

一时间舆论从四面八方袭来,有人说,退出中国一定是铃木做的最糟糕的决定,也有人觉得,铃木只是失去了中国市场,无关痛痒。



时至今日,铃木已经退出中国7年了,这期间不少国产车企赚得盆满钵满,就是不知道曾经叫嚣着绝不向中国市场低头的铃木,情况如何呢?



奥拓在中国大受欢迎

2024年12月底,日本媒体发布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全网的轰动,原因是铃木汽车的前任社长铃木修去世,享年94岁。



这个传奇的日本经营者,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2008年再度担任铃木公司的社长,一直到2021年才退休,也就是他,说出了那句让不少国人愤怒不已的“铃木坚决不向中国市场低头”

1978年铃木贯治郎退任后,铃木修这个赘婿顺理成章的接过第三代大旗,正式成为铃木汽车的社长。



彼时,铃木汽车已经是一个年商1700亿日元的日本大企业,奈何斯巴鲁在丰田的帮助下隐隐有后来居上的气势,故因此,铃木汽车急需新型汽车来应对,从而稳固自己在轻型车的霸主地位。



于是乎,奥拓顺势而出,成了铃木汽车历史上一代名车,它的大获成功让铃木修打赢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战,从此后君临铃木汽车工业长达40年。



随着铃木逐渐在日本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终于在1993年的时候试探着进入了中国市场,刚一来就和长安、昌河等牌子达成合作,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你们知道,铃木当初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款车是哪一辆吗?就是铃木修上任以后推出的铃木一代名车——奥拓。



原因很简单,这款车主打的就是一个小巧、省油,说白了就是经济实惠,在当初国民尚且为生计发愁之际,能够买下这样一辆车用于出行、家用,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铃木汽车的销量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便开始迅速增长,到了2005年的时候全球销量就突破了100万,足见消费者对这款车的喜爱程度和信任程度。



国产车崛起,铃木销量下跌

有了这样好的开头,铃木和昌河合作之后又顺势推出了“北斗星”,连续六年成为中国汽车产销量的排名第一,除此之外,铃木的摩托车在中国也有着可观的前景和市场,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谁要是开着铃木的车出门,那叫一个有面子。

2009年,铃木汽车在中国的年销量突破15万大关,两年后更是达到了22万辆,让其他同行十分眼红,然而就在大家以为铃木汽车会继续在中国高歌猛进的时候,意外却接连而至。



从2011年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国产汽车品牌的不断崛起,比如奇瑞等等,这些品牌逐渐开始和铃木汽车正面交锋,一开始,铃木汽车的高管们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随着国产车的性价比以及配置逐渐跟了上来,以往便宜耐造的奥拓、北极星等等逐渐失去了优势,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悄无声息的发生了改变。



一方面,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小型汽车,而是更想要购买大型轿车或者SUV,另一方面,从民族品牌上来说,国民也更倾向于购买国产汽车,而不是外资车

这个时候,铃木汽车在干什么呢?



铃木修:宁死不向中国低头

铃木修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他也将这种固执带到了经营企业上,就拿奥拓举例,这辆车从1995年生产,直到2008年,这13年时间里没有一次大的改款,时间一长,消费者自然就失去了兴致。

在其他品牌开始研发大型轿车和SUV之际,铃木仍然死磕小型轿车的阵地,因此到了2017年的时候,铃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跌到了可怜的8.6万辆,同比下降25%,无疑是对铃木的一次重大打击。



直到2018年,铃木因为爆发质量丑闻备受质疑,至此,中国消费者对它再也没有往常的耐心,铃木在中国的销量也是一蹶不振,哪怕铃木修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也无法改变铃木在中国市场不再受欢迎的事实。



最终,铃木以1元的股价将所有股份都卖给了曾经与其长期合作的长安,而当时88岁的铃木修也因为“宁死不愿意向中国市场低头”而饱受舆论。



这一决定其实不亚于壮士断腕,放弃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后,铃木销售额反而越来越稳定,从2018年到2022年间并没有出现意料之中的大幅下降,这或许是因为铃木将目标放到了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



毕竟2017年的时候,铃木汽车在印度销量就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64万辆,是当年印度汽车销售总量的一半,如果要说后悔的话,我想无论是铃木修还是铃木汽车,都不会改变当初的答案。



结语

有人说,现如今很多国人都迷之自信,认为失去了中国市场,该品牌一定会落寞,但事实证明,三星、铃木都活的好好的,足以证明企业想要走的长久,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定位以及发展策略,而非其他,你们对此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