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小编在撰写《鸦片战争,清朝为何败得如此不堪,70年前英国就已布局》(外交篇、经济篇、情报篇)这三篇文章时,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这段时期的历史。这是一段让所有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耻辱史。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小编特意将第一部《外交篇》安排在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逝世171周年的纪念日当天发表。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精神和胆魄,同时也要对那些仍在缉毒一线守护国家和人民的警察说一声,你们都是当代“林则徐”,向你们致敬!
上一篇讲了英国殖民者用鸦打开清朝的大门,然而预谋已久的英国殖民者怎会到此为止,大清还将面临怎么样的抉择?本文是第三部分,情报篇。
英国间谍拍摄的清朝老照片
情报刺探不断,英国殖民者从来没有忘记用武力来征服中国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国第二次出使大清时,马戛尔尼使团表面上是要与乾隆谈判(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小编主页翻阅第一部《外交篇》),可在背地里却还有一项不可告人的勾当——搜集情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自然资源、山川河流、军事要塞、国防设施、军队装备的情况。马戛尔尼在整理了这些情报之后确认:
“清帝国就是一艘四处漏风的破战船,就是个头儿大点儿、气派点儿。它之所以150年都没沉没,不过是因为比较幸运,当兵的还算负责。但是,一旦当官的瞎指挥,基本就完蛋了。”
东印度公司,最大的情报贩子
1832年(道光十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出一艘间谍船。一个名叫礼士,化名“胡夏米”的英国人,作为“阿美士德”号间谍船的船主,担任行动的负责人。船上共有70余人,德籍传教士郭士立,化名“甲利”,担任译员和医生。
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实际为英国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
间谍船伪装成商船,佯称从孟加拉驶往日本。船内故意装了一些洋布、毛呢、羽纱、棉花。
“阿美士德”号从1832年(道光十二年)2月起,从澳门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整整侦查了6个多月。一路上把水道、海湾,甚至要塞炮台都研究得明明白白的,还绘制了航海图,遥处散发《英吉利人品国事略说》等小册子,进行欺骗性宣传。
穿晚清服装的传教士
应该说,胡夏米比马戛尔尼收获的情报更有价值,结论更令殖民者心动:
“中国舰队战船的型号、规格、大小都不统一,就算把1000艘战舰绑到一块儿,都抵御不了大英的一艘战舰。”
另外胡夏米还提交了一份十分具体的对华作战及远征舰队配置的计划。它成为英国政府制定对华作战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外交、经济和军事都已准备成熟,只差一个“冠冕堂皇”理由
“冠冕堂皇”理由其实并不需要英国殖民者自己找。从1773年-1839年,60多年的时间当中,鸦片输入地扩大给清朝政治、经济、社会带来十分严重后果,道光帝也意识到,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更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些都撼动了大清统治根基。
虎门销烟,销毁鸦片2,376,254斤
于是借林则徐上书之机,1839年(道光十九年)道光派遣林则徐到广东采取严厉措施禁烟。
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持续23天,声势浩大。英国的资产阶级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借口终于主动找上门了。
大清躲不过的宿命
1839年(道光十九年)10月1日,英内阁召开会议,决定发动侵华战争。
英国内阁271票支持,262票反对,英女王当即决定出兵入侵中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上发表演说,表明自己的态度:
“虎门销烟是让英国不得不中断贸易的罪魁祸首,这已经影响了我国老百姓的利益和我的尊严了”。
随后,一支远征军浩浩荡荡开赴中国。而这支远征军的实力远远超出胡夏米的设计,它包括战舰16艘、大炮540门、运输船32只、士兵4000人。正是这支强大的海陆联合舰队后来在中国水域,封锁港口,占夺岛屿,恐吓白河,实现着英国资产阶级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