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两名黑龙江中年男子将小说中的“摸金校尉”角色搬到现实,他们手持金属探测仪,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疯狂盗掘,最终亲手将自己送上被告席……近日,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对这起性质极其恶劣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倒卖文物案件作出判决。这一判决不仅让触犯法律红线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彰显了法律守护文物的坚定决心,向社会各界传递出严厉打击文物犯罪的强烈信号。

一念贪欲起 初次“探宝”得手

55岁的王大(化名)和53岁的王二(化名)分别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市和五大连池市。王二平日里经营着一家古玩店,由于所处行业特点,他对各类文物的市场价值有着一定了解,也正是这份了解,让他的内心逐渐滋生贪婪。

自2022年起,王二结识王大后,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迅速开启了非法“探宝”的罪恶勾当。他们购置了金属探测仪、定位棒和铁锹等作案工具,如同幽灵一般,在黑吉两省的历史遗址周边昼伏夜出,四处徘徊。

2022年4月的一天,王大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某屯自家附近的老房场,展开了第一次非法“探宝”行动。彼时,他怀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打开金属探测仪,在老房场的土地上缓慢移动。随着探测仪发出尖锐的蜂鸣声,王大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迫不及待地拿起铁锹,开始疯狂挖掘。经过一番努力,一枚光绪元宝(七钱二分)破土而出。为确认这枚元宝的价值,王大找到专业人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枚元宝为国家三级文物。

随后,王大将元宝交给王二售卖。王二凭借在古玩店积累的人脉,四处寻觅买家。2023年6月,终于以26000元的价格将元宝卖出。此次交易,王大获利23000元,王二则分得3000元。

初次尝到的甜头,让两人的贪欲如野草般疯狂蔓延,罪恶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他们的目光也开始瞄准更大的“猎物”。

盯上重点遗址 多次盗掘倒卖

2023年5月,两人为寻找新的作案目标,通过查阅《中国文物地图集》《吉林省文物志》等资料,得知了吉林省舒兰市的“新安金代古遗址”。尽管明知该遗址是舒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法律严格保护,且盗掘行为不仅会对遗址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还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但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彻底丧失理智,罔顾法律威严和文物的珍贵价值,决定铤而走险。

两人事先进行了明确分工,王二凭借相对丰富的经验,负责用金属探测仪探测;王大则手持金属定位棒和铁锹,随时准备挖掘。他们选择在深夜行动,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潜入“新安金代古遗址”。在昏暗的月光下,两人如同鬼魅一般,在遗址上四处搜寻。经过数小时的摸索,他们成功盗掘出26枚古钱币,其中一枚为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

随后,王二再次负责将这些盗掘来的古钱币售卖。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买家,将光绪元宝以3500元成交,部分铜钱也卖得700元,两人分别获利2100元。

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文物遗址的完整性,改变了遗址原有的历史风貌,也给国家文化遗产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让无数珍贵的历史信息随着他们的盗掘行为永远消失。

然而,两人并未就此收敛。2024年5月,他们又将黑手伸向了敦化市的“帽儿山山城”古文化遗址。这座古文化遗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但在王大、王二眼中,这里只是获取财富的“宝藏地”。他们故技重施,再次在深夜潜入遗址。经过一番挖掘,再次盗掘出25枚古钱币。这些古钱币,如同无声的证人,默默记录着他们的累累罪行。

警方雷霆出击 “摸金校尉”获刑

2024年5月,在持续两年的疯狂盗掘后,这对“黄金搭档”的罪行终于败露。吉林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蛟河森林公安分局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群众举报、情报分析等多种渠道,掌握了两人的大量犯罪线索。为确保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公安机关成立了专案组,经过数月的缜密侦查和精心部署,锁定了两人的行踪和作案规律。

抓捕行动当天,警方兵分多路,迅速出击,一举将两人抓获。到案后,面对铁证如山的证据,两人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公安机关依法扣押了他们未出售的古钱币、作案工具,以及与案件相关的手机等物品。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检察院以倒卖文物罪、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对二人提起公诉。吉林铁路运输法院依法审理该案,并于2025年3月11日在敦化林区基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庭审过程中,两名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无异议,自愿认罪认罚,并签字具结。

吉林铁路运输法院经审理认定,二人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情节较轻,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罪;同时,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三级文物,情节严重,构成倒卖文物罪。最终,两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此外,司法机关依法追缴二人的违法所得,上缴国库,并对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和涉案文物作出了相应处理。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通讯员 史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