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释放的一系列信号,颇有要对中国“让步”的趋势,这一度让美国媒体认为“有希望”。
不料只过了两天时间,特朗普在飞机上反悔,开始向中国“要好处”。
中方做好“严峻”打算,释放了什么信号?美国财长贝森特策划对中国“停贷”,是否会有严重影响?
本月23日、24日美国政府连续两天对华释放“和解”言论。
特朗普公开表态美国可能“大幅度减免对华关税,但不至于是0”,他称美国将“对华友善”,有信心达成协议。
随后一份据称是美国“消息人士”提供的减税名单中,提到美国在讨论对华关税从145%降低到50%-65%,相比较之前有大幅度的降低。
紧接着特朗普在公开表态中,又提及现在“中美正在举行会谈”,还暗示已经有进展。
中美真的会谈了吗?
24日和25日,中国外交部连续发布两条辟谣消息,表示中美从来没有就关税事件谈判过,戳穿了特朗普的政治谎言。
紧接着在中国财政代表团抵达华盛顿参会后,美方紧盯中国动向,果然发现中美根本不在谈判阶段。
结合白宫记者对特朗普采访,要求他“解释如何和中国会谈”的细节,特朗普则一问三不知拒绝回答,不难发现他在这件事上确实在“扯谎”。
美国国内经济人士猜测,特朗普之所以释放这种虚实难测的言论,可能有三点原因。
其一是重演“炒股事件”,借此影响资本市场走向,进而为自身或其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
自特朗普推行一系列关税政策以来,美国资本市场长期走弱,美债、美元股市震荡频繁。
他多次放出中美和谈甚至达成协议的假消息,美股应声有所回暖。
在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当时福克斯等媒体都多次释放中美“和解”的消息。
所以不排除特朗普和上次一样配合己方资本,通过炒作此类消息在股市中获利。
其二是美国工业和制造业现在需要提振信心,特朗普不出台补贴措施,就只能散播假消息。
因为美国经济与中美贸易关系紧密,长期的贸易摩擦让美国企业和民众承受着巨大压力。
农产品出口受阻、制造业成本提高、工业原材料短缺等问题不断涌现。
特朗普释放和谈假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国内因贸易战而恐慌的民众和企业,缓解社会对经济下行的焦虑情绪。
借此美国准备拖延时间,为关税博弈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完成和其他国家的关税贸易谈判。
其三有人认为美国这招说白了是在“骗中国上钩”,白宫团队想通过这种方式试探中国的态度和底线。
他故意放出和谈消息,如果中国没有明确否认,他就可以顺势推进谈判,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和舆论优势;
若中国否认,他也没有实质性损失,还可以继续营造紧张氛围,为后续谈判增加筹码。
此外,特朗普试图利用这种“狼来了”的策略,倒逼中国主动与美国进行谈判。
他深知中美贸易关系改善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但又不想在姿态上显得过于主动,于是编造“中国和美国谈判”这种假新闻是唯一的办法了。
果然没过多久,美国的态度就变了。
25日晚上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的时候,特朗普又一次推翻之前的言论,表示美国现在根本没有对华减税的可能性,除非是中国先进行让步。
他还提到中国“开放市场”很重要,美国的货物需要大量卖向中国,中美之前“差点达成协议”等等。
不难发现,特朗普的措辞又一次变化还是伴随着向中国要价,这次美国似乎下定决心要从中国得到好处。
但中方自然不会向这种流氓关税加征者“让步”,因为明显和WTO规则相冲突。
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本身就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破坏了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多次强调美国应率先纠正错误,回归到国际规则框架内,而不是要求中国先让步。
25日,中方召开了经济专题的相关会议,首次将中美贸易战定调为“国际经贸斗争”,表明了这场关税冲突的严峻性。
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早已经不是美国“一言堂”的时代了。
美方的各种措施都撼动不了中国经济体系,未来中方经济发展会更加稳健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现阶段相持虽然都在经受阵痛,但美国的底牌显然快不够了。
美财长贝森特竟然直接找上亚洲开发银行行长,敦促对方必须出台一些政策,停止向中国提供贷款。
这种手段堪称是国际笑料,因为亚开行作为多边金融机构,决策应基于各成员国共同利益和既定规则,贷款标准也是共同决定的。
中国是其中最大的股东之一(排行第三),还是最大的捐款国之一,能对政策制定产生很大的影响。
贝森特居然找上亚开行要求其对大股东下手,可笑的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当下确实没有什么能用的办法了,只能出此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