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或是一个符号来表达昆明,你的答案是什么?

来看“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率真而简洁的答案:滇池的广告语——“候鸟之家、滇池”、美食米线的广告语——“一口难忘”、昆明历史文化的广告语——“博物馆里青铜鼎”……

4月26日,首批115名“花朵朵”昆明小记者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参加了体验课。小记者们参观新闻产品生产环节、与电台主持人对话、听都市时报原副总编辑讲课,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参观都市时报 期待刊发自己的作品

4月26日上午,来自官渡区北京八十学校、春城小学教育集团红菱校区、春城小学教育集团金域校区、春城小学教育集团新闻路校区、书林二小教育集团西苑校区、园博小学、桃源小学的56名小学生,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下午,来自红旗小学明苑校区、盘龙小学、莲华小学、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呈贡学校、明通小学、东庄小学等32所学校的59名小记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社会实践公开体验课。





来到昆明市融媒体中心11楼都市时报办公区域,同学们通过评报栏了解到,记者的稿件和他们的作业一样,完成后是要被老师打分的,一个个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看到走廊上关于都市时报诞生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同学们发出阵阵感叹:“原来都市时报参与和记录了这么多重要的新闻事件,真厉害!”





在都市时报融媒体5G实验室,记者介绍了都市时报获得的中国新闻奖等荣誉,重点介绍了报纸新闻版面的构成,尤其对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新时代少年报》和“校园优文”栏目着重介绍和解读,同学们很希望通过训练,能在都市时报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还有小记者完成体验活动后,立即报名小记者、小主持人的系列课程。

电台当家主持人与孩子们快乐互动

参观昆明广播电视台直播间,最令小记者们兴奋。即使在周末,24小时不停播的电台3个频率,依然在按照录播的节目播出,这个以语音传播为主的主流媒体,不能有一秒的停顿,主持人们早已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当天,专门为孩子们留出了直播间,孩子可以通过专业话筒和主持人对话,戴上耳机听一下正在播出的节目和自己播出的声音。



当家主持人邓娟以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揭开广播行业的神秘面纱。面对充满好奇的小记者们,她将20年的播音经验浓缩成趣味互动:从引导孩子用“微笑音调”录制问候语,到解析节目中声音情绪的把控。这位资深主持人用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媒体人的专业素养转化为孩子们可触摸的梦想阶梯。



活动尾声,许多孩子已不满足于模仿,在麦克风前用自信的声音介绍云南、介绍学校。这场别开生面的探秘之旅,让小记者们在“听”与“说”的实践中,逐渐理解声音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



原副总编辑带领小记者

触摸昆明历史文化肌理

“如果让你向省外朋友推荐你的家乡昆明,你最想推荐的关键词是什么?”

“我会推荐昆明的景点——大观楼!”

“我会推荐昆明的天气——四季如春!”

“我会推荐昆明的美食——过桥米线!”

在社会实践公开体验课环节,都市时报原副总编辑邓宏卫,为孩子上了一堂关于昆明的生动历史文化课。从滇池绿道、明黄色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建筑到过桥米线,他娓娓道来,让小记者与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加强联系,让孩子们用小记者的眼光发现昆明、了解昆明、爱上昆明、表达昆明。







在给小记者讲述昆明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的同时,邓宏卫给小记者们布置当堂作业,用10分钟时间,画一个符号体现昆明,为昆明写一句广告语。

生动的出题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热情,不少孩子在现场画出大观楼、过桥米线、红嘴鸥、山茶花等作品。









孩子们还用一句话给出了推荐昆明的广告语:关于昆明滇池的广告语——“候鸟之家,滇池”,关于美食米线的广告语——“一口难忘”,关于昆明历史文化的广告语——“博物馆里青铜鼎,大街小巷鲜花饼”,介绍彝族风情的广告语——“我们彝家女子,会拿筷子就会绣花”,推荐昆明鲜花的广告语——“五月的昆明,蓝花楹向你发出了邀请”。



“花朵朵”昆明小记者首站活动受到好评

“此次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们用笔和镜头观察社会,培养‘唯实惟先’的探索精神。”“走进主持人的直播间才知道,原来一名主持人必须会采访、写稿、主持,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记者这份工作就需要与人打交道,老师们的观点我很认同。”

4月26日,“花朵朵”昆明小记者首站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参加公开体验课结束后,孩子们都表示收获满满。全程陪伴的家长们对活动齐声叫好,称赞这是个让孩子远离手机,学会观察和记录城市的有益活动。





“花朵朵”昆明小记者系列活动报名正在进行,还没有报名的6至11岁学生的家长看过来,带孩子一起参加“花朵朵”昆明小记者活动吧!用镜头丈量世界,用笔尖记录成长,让孩子们的梦想成真!

老师:

在真实场景中领悟责任与创新

桃源小学大队辅导员熊老师表示,“立本正源”不仅是课堂学习,更需在实践中夯实基础。此次小记者活动让学生们用笔和镜头观察社会,培养“唯实惟先”的探索精神。从公益课到作品发表,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领悟责任与创新,这也正是桃源小学“桃李芬芳”教育愿景的生动写照。

学生:

记者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

桃源小学五年级学生董舒瑜和付若语是学校的大队长,当过学校各项活动的主持人和解说员,也经常代表学校外出参加实践活动。对于此次参加“花朵朵”昆明小记者实践活动,两名同学表示很有成就感,能近距离看到、听到、了解到不同媒体记者的工作状态,知道了报纸、电台等不同类别记者的工作方式。

董舒瑜表示,在参观和听课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和记者面对面的互动环节,在现场根据记者老师的指导,进行了采访互动,知道了采访的一些窍门。付若语则对参观电台直播间的部分印象深刻:“以前听广播老在想,这些声音背后的人的样子,今天走进主持人的直播间,看见各种导播仪器才知道,原来一名主持人还必须会采访、写稿、主持,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

就读于园博小学五年级二班的赵熙婷雅同学告诉记者,通过参观报社,了解报纸版面设置,知道了很多关于新闻如何呈现的故事。赵熙婷雅说,她经常参加学校的校会主持,并代表班级或学校进行演讲,知道讲解和主持是需要有写作功底的,而当天的参观学习过程,让她明确了加强写作功底的目标,希望接下来有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来提升自己。

学生:

“我学到了一个当小记者的技巧”

“我今天学到了一个当记者的小技巧,采访时要有礼貌,先要微笑面对镜头,让人觉得亲切,采访结束时不能转头就走,要说再见,讲礼貌。”来自书林二小西苑校区的学生李朗逸说,听了邓老师的讲解,还知道了写新闻不能胡编乱造,要说事实。

来自东庄小学的李季受到老师的启发,紧扣当天课程,绘制了一幅推介昆明的画,画中,有大观楼、翠湖、滇池大坝等独属于昆明的元素。李季说:“我想把昆明的美丽景点和美食推荐给更多的人。”他表示,参加小记者活动很开心,这里的很多东西在别的地方见不到,内容很新奇,印象最深的是邓老师的讲解。

家长:

“老师的内容讲到了我心坎上”

“我感觉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时候更自信了,询问别人问题的时候说话能更流利了。”小记者郭祎一和妈妈一起来参加活动,她收获满满地说。郭祎一的妈妈表示,带孩子走进昆明市融媒体中心机会难得,参加活动的初衷是希望她能走进记者的工作场所,了解这个职业,了解新闻报道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由于郭祎一相对胆小,她希望孩子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表达能力。

付先生带着读三年级的女儿付钰参加全程活动后说:“如今,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记者这份工作就需要采访,与人打交道,老师们的观点我很认同,尤其是邓老师说的,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观察生活的能力,这些都讲到了我的心坎上。”付先生表示,带孩子参与活动,希望他能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一直很好奇那些设备,今天看到了很开心。”付钰说,在创作昆明的推介语环节,收获挺大,对昆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



报名方式

报名电话:王老师 13888979520

报名地址:昆明市丹霞路198号昆明市新闻中心大楼都市时报文化教育培训学校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赵子纬

编审:李菁

终审:赵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