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像是一层面纱,任谁也不知道印度真实的实力究竟到达什么程度?

从印度自己人的嘴里说出来,似乎宇宙第一,但从外人看来,似乎又十分拉跨。

那么到底印度的真实实力如何?有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评判标准呢?

1999年的一场战役,就把印度的真实水平暴露无遗,究竟这场战役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虎岭战役前夕,印度忽忽悠悠就丢了土地



这场战役,其实距离现在,年代还稍微有点早,是发生在1999年的冬天。



众所周知,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度态度最激烈的一个大问题。

1999年的冬天,克什米尔地区的矛盾又一次激化了,当时,巴基斯坦的一支部队出现在了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

卡吉尔地区,原本是属于印度实控区,在这里不但有印控区内最重要的高速公路,而且也是连接列城的主要运输通道。

所以,当这一区域被巴基斯坦悄然侵入之后,印控克什米尔的北部区域就等于陷入到了孤立的境况之中。



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区域被巴基斯坦侵入并切断,印度方面应该很快就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巴基斯坦聪明就聪明在他们利用冬天和恶劣天气,完全绕开了印度军队的监控。

卡吉尔地区位于克什米尔海拔超过5000米的区域。

因为这一带海拔过高,所以尽管这里属于印度实控,但在每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印度军队还是会撤退到更安全,海拔更低的区域,以避免守军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巴基斯坦早就对于印度守军的季节性撤退了如指掌,因此,在1999年年初隆冬时节,趁着印度军队撤退,做了一次非常大胆的行动部署。

巴基斯坦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一边偷偷观察印军的动向,只要印军前脚撤退,巴基斯坦军队立马跟上。

就这样,巴基斯坦几乎是在完全没有实际战斗的情况下,就向印控区前进了6英里左右,控制的面积最大时达到130-200平方公里。



可笑的是,这一次的行动,巴基斯坦出动了大约1000人,在克什米尔人迹罕至的荒原里,按说这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

然而,印度不但没有发现,更让人吃惊的是,巴基斯坦的士兵还堂而皇之的占领了这一带的制高点。

虽说,在平原地带,占领制高点未必就是优势,但在克什米尔,谁能占领制高点,还真的是非常重要。



因为克什米尔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野外一来没有太多植被作为掩体,二来站在制高点上,巡逻和防御的面积也更加广大。

所以等到印度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卡吉尔地区的制高点已经完全丢失,再加上冬季大雪封山,印度只能对巴基斯坦军队的动向望洋兴叹,一点办法都没有。

直到五月份,克什米尔的夏季到来的时候,印度人才开始组织进攻。



其实,当巴基斯坦军队渗透进来的初期,印度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因为巴方为了能保证任务的成功,在部队渗透的过程中,巴基斯坦的火炮还是保持着常规的轰击频率,自印巴分治以来,巴基斯坦沿着实控线对印度一侧进行轰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因此,处于冬季撤退的印度军队根本就没留意在炮火的轰击中,竟然隐藏了这么一支巴基斯坦的步军。



甚至当印度军队在春天到来,山上逐渐开化之后,开始重新对这一带进行巡逻的时候,还在继续误判形势。

当时,一支印度巡逻队巡视这一带,遭到了巴方的伏击,按理说,都已经遭受到了袭击,应该足以引发印度方面的警觉。

可是巡逻队不但没有重视该问题,巡逻队在向上级报告情况的时候,竟然认为印度应该是有10人左右的步兵在这里一带活动。



正是因为前线士兵向上汇报的信息有巨大偏差,这才让印度后来的决策越来越不靠谱。

得到有10人左右的巴基斯坦军队入侵的消息的印度军方,立刻安排了一个投掷兵团前往卡吉尔。

而这群投弹士兵在看到关于卡吉尔地区的报告之后,还以为自己要进行一个非常轻松的任务。

可谁知道,这群士兵刚一到达前线,就傻了眼,对面可不是只有10来八个人,而是有超过1000人的庞大部队。



这些人本身就是巴基斯坦方面精心挑战的精锐,又加上占据了先发优势和制高点,简直对印度军队就是全面压制。

但有一说一,如果印度方面的实力足够强横,面对巴基斯坦所谓的先发优势,也应该是没有多少问题,可毕竟印度的实力,也就是那么回事。



老虎岭,正是这一带制高点所在的位置,当印度的投掷兵率先赶到这里的时候,印度士兵想象的是,要把这10个胆敢入侵印度的巴基斯坦士兵给抓走。



可当1000多人突然冒出来的时,印度投掷兵都傻眼了。

投掷兵团直接就是遭遇了惨重的损失,毕竟,作为投掷兵团,射程远远不及普通步兵,面对已经占据制高点的巴基斯坦军队,他们连够都够不着。

尽管印度士兵打的很顽强,但最近距离巴方军队也超过300米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根本就发挥不出投掷兵的威力,反而还落在了对方的射程之内,苦苦支撑。



首战失利之后,印度才如梦初醒,这不但体现出印度的情报能力非常拉跨,更体现出印度军队的决策似乎也出了很大的问题。

随后,意识到高地已经完全丢失的印军,直到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面对占据制高点的巴方,靠步军已经无能为力,于是,后知后觉的印度人开始调集炮兵参与战役。

这样的调整同样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毕竟,炮兵想要发挥威力,就需要把各种型号的火炮运送到战场上。



可是,占据制高点的巴方完全能够控制印方的高速路,这就使得印军的运输成了大问题。

为了能够让火炮到达指定地点,又不能让这些火炮在运输的过程中暴露在巴方的火力覆盖之下,这可让印度人头疼不已。

无奈之下,印度只能重新开辟道路,并且要求空军给予火力支援。

然而,老虎岭海拔最高的地方高达5600米,在这个高度上,即便是空军,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甚至,很多时候,连空军都要受到来自地面部队的威胁,尤其是一些侦察活动,更是直接暴露在巴方的打击范围之内。



即便是印军的轰炸机出动,但在白雪皑皑的卡吉尔地区,也是非常难以发现目标的。

所以,印度空军的攻击同样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还因为空军的强硬,引发了巴方更加强烈的攻击欲望。

5月27日,印度就损失了两架飞机,5月28日,又被击毁了一架直升机。

本身印度空军的家底就不厚实,结果,只要出动任务就要损失飞机,这可让印度空军肉疼不已。



为了保证空军的安全,印度空军刻意拉开距离,很显然,距离远了,打击精度下降了,空军虽然还部署在这里,但威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了。

不过,有一说一,印度空军的硬实力,还是在巴方之上的。

所以,虽然空军没有打到太多的东西,但是却给印度炮兵赢得了部署的时间,于是在6月13日,在炮兵的强力压制下,印度军队才在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前提下,堪堪夺回了图图岭。

而这个时候距离战役发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有了这场胜利,老虎岭一带的局势发生了重大转折,巴方因为丢失制高点,逐渐陷入被动,也无法限制印度方面的运输要道。



按理说,在印方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前提下,战役应该很快就能结束,但实际上,一直到7月4日,印度才夺回老虎岭上的前哨阵地,完成了对巴方军队的驱逐。

这场战役耗时74天,印度发射了25万枚火炮,出动了500架次的飞机,看起来数据很亮眼。

但是另一个数据更加残酷,印度方面在那么亮眼的成绩下,面对1000多名入侵的巴基斯坦军人,竟然伤亡人数超过了1000人,几乎是以一换一。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役原本不该发生的,但不但发生了,关键是印度人还后知后觉,足可见印度的情报体系形同虚设。

该说不说,老虎岭战役虽然印度赢了,但反映出印度人的情报能力,战术战略制定和军队的执行力层面,都有着非常大的问题,不管印度人如何吹嘘,这差距可很不是一星半点的大。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