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简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约举行。
智能化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本届上海车展的一大看点。澎湃新闻通过分析1999篇媒体报道发现,以新势力为代表的国产车企、外资车企,都在布局智能化发展。与智能化一起高频出现的企业包括上汽、华为、大众等。在谈论智能化时,比较受关注的话题包括“智能化体验”“智能化车身”“智能化新车”等。
2025年恰逢上海车展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里,上海车展不仅见证了“国民神车”桑塔纳一炮而红,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电动化”迈向“智能化”。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6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第一,连续10年位居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
上海车展40年,发展是常青词,智能是新趋势
澎湃新闻通过分析5145篇媒体公开报道发现:40年前,人们很难想象国产汽车能达到今天的智能化水平。就好比今天的你,很难想象桑塔纳曾经有多火。
1985年7月3日,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展览中心(原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开幕首日约有2万多人来到现场,当时展出了天津大发微型车、南京依维柯货车等合资产品,还有载入中国汽车史册的桑塔纳。到1993年,全国卖出的轿车里,每5辆就有3辆是上汽大众生产的桑塔纳。上世纪90年代,一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传遍大江南北。
回顾历年上海车展媒体报道高频词可以看到,与中国汽车工业同频的是,全球(化)、发展、设计一直以来是上海车展的常青词。而在近四届上海车展中,智能、新能源、自动驾驶等与智能化有关的新词频频出现,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智能化时代开始步入公众的视野。
据新湖南报道,上海车展在2004年通过了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成为中国第一个被UFI认可的车展。在隔年的第十一届上海车展上,宝马集团携旗下三大品牌BMW、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首次以国际大展的高规格参加上海国际汽车展。凯迪拉克也将参展规模提升到历年来最高标准,展台上也首次出现了保时捷的身影。
在保时捷首次亮相上海车展的4年后,中国第一辆纯电动乘用车众泰2008EV在2009年上海车展发布。国产自主品牌展台上纷纷亮相新能源车型,成为2009年上海车展的最大看点之一。
此后几届的上海车展,新能源汽车从配角成为主角。新华网在2021年上海车展闭幕时发表文章指出,本届车展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已然达到了全部新车的一半以上。
人们对于汽车品牌的关注度也在发生转移:从早年更关注进口、合资品牌的汽车,转向近年来更关注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这种关注度的转变,与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格局变化不无关联。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在轿车、SUV、MPV三大领域全面领先:2025年一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61.8%、72.2%和68.7%。对比十年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轿车市场仅占到20.7%。
4月23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籍展商体验小米SU7。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据界面新闻报道,在2025年上海车展极氪、蔚来等国产豪华品牌的展台上,可以看到挂着奥迪、宝马等厂商证的汽车工程师在试乘;沃尔沃组织了小规模的工程师团队,到各个造车新势力展台参观学习。另有一些外籍工程师,特意找了中国合资公司的同事担任翻译,更好体验小米、问界等跨界造车品牌的车型。
透过上海车展,外企高管看好中国汽车市场
据人民网报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下,2025年上海车展不仅起到了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标”的作用,也体现出外资对中国市场深度依赖和坚定信心。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中国市场对奔驰集团具有战略意义。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参加上海车展,面向的是全球、投资的是未来。
类似的评价,在往届上海车展的公开报道中还有很多。上海车展的“前瞻性”以及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性”,是海外车企高管经常会挂在嘴边的。
翻看往年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早年外企高管在参加上海车展时,大多喜欢用“潜力”来形容中国汽车市场。他们认为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汽车保有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合资车企蓬勃发展的年代,许多外企高管会强调“中国定制”和“专供”的概念,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走更本土化的产品路线。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年代,外企高管比较关注的是与国内企业的技术合作与发展共赢。
有一些外企高管已经来上海车展好几次了,他们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兰博基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温克尔曼,他在2011年上海车展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2009年是兰博基尼在全球的第十大市场。
到2023年中国车展时,中国已经成为兰博基尼的第二大单一市场。斯蒂芬·温克尔曼在兰博基尼的新车发布会上说“多年来,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将继续在我们未来的发展中扮演战略角色,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关键市场”。
澎湃新闻在4月22日的社论中指出,上海车展已不仅是汽车的秀场,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超级接口”。随着智能化技术浪潮席卷全球,上海用深厚的产业积淀拥抱变革,用开放姿态链接世界,“产业厚度+创新锐度”的双重优势,使得上海有信心、有底气持续书写从“中国车”到“世界车”的升级故事。
参考资料:
1、上汽大众,《植树节特稿 | 40周年启华章 “中德友谊树”见证上汽大众四秩风华》,https://www.csvw.com/csvw-website/news/company-news.html?newsid=3793
2、人民日报,《麒麟 靠近“百姓车”》,https://cn.govopendata.com/renminribao/1999/7/5/12/
3、解放日报,《近1300辆展车亮相上海车展,汽车正加快从机械载体进化为智能终端》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98648&v=1.7&sid=67
4、长江经济网,《2017上海车展:11%的新能源车抢尽风头》,https://yangtze.silkroadinfo.org.cn/2020/1117/c1098a4192810/page.htm
5、新华社,《2021上海车展闭幕,“拥抱变化”成为行业主旋律》,https://www.xinhuanet.com/auto/2021-04/29/c_1127387553.htm
6、汽车商报,《“中国人要自己造汽车”①|“国产化实现不了,上汽大众就关门”》,https://www.sohu.com/a/794189302_294030
7、澎湃新闻,《一代“神车”桑塔纳40年兴衰史:从销冠到停产,全国月销量跌至1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9489698、新湖南,《上海车展40年:当年看展不仅要用望远镜,还带着游标卡尺》,https://m.voc.com.cn/xhn/news/202504/2892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