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扶张颖 朱玉琴) 近日,炎陵县鹿原镇西草坪村张大哥的母亲过世,葬礼仅摆了10多桌酒席,每桌6荤4素,没请乐队、不摆排场,在村理事会成员帮助下,简单而热闹。张大哥算了一笔账:这场白喜事总费用比计划节省了18560元。

“老愁儿娶,儿愁父葬”。喜事铺张浪费、白事互相攀比讲排场等现象,一度在农村盛行,红白喜事成为村民们沉重的经济负担。有钱的大操大办,没钱的怕被人看不起,也只得打肿脸充胖子。

“以前大家婚丧嫁娶都讲究排场,一年下来随礼都要个四五千。村里2018年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西草坪村红白喜事理事会章程》,村里人家办酒席都会到红白理事会报备。”西草坪村委委员张仙珍介绍。

该村理事会成员共10人,由群众推荐或村支两委任命,村民同意后产生,义务管理本村各类红白喜事。此后,村民操办酒宴向红白喜事理事会申报备案后,红白理事会就会上门指导户主如何控制采购开支、缩减人员范围,降低烟酒物资标准,减少燃放炮火,让原本攀比成风的酒宴回归质朴本真,将人情往来从负担转变为情谊。

“非亲不宴、非亲不礼”。该村还明确规定,除婚丧事宜外,村里满月、周岁、寿诞、升学、参军等喜事都不相互宴请。

去年来,该村共办红白喜事7场,通过理事会的协调,场场都让主人满意,每场至少节支万余元以上。“‘整酒’的少了,攀比风也下降了,村民们都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该村支部书记张湘军说。

编辑:阿韦

二审:刘毅

三审:黄永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