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也就是昨晚,歌手孙燕姿唱完了“就在日落以后”巡回演唱会上海站第一场。而明天将是上海站第二场。
没抢到票的人开始转移话题,关心起为什么孙燕姿的演唱会排期都要隔一天。
“就在日落以后”巡回演唱会新加坡站同样如此——低精力女孩就是这样工作的,上一休一,非常符合打工人的幻想。
再仔细想想,这似乎还“实锤”了当年称孙燕姿为“冷门歌手”的出圈热梗,十有八九是“钓鱼”帖。“就在日落以后”巡回演唱会上海站开票当天,售票系统在2秒内熔断,8万张演唱会门票瞬间售罄,再次刷新华语女歌手开票纪录,谣言不攻自破。


大家都别看,这份“苦”让我来受就好。(图/APP截图)


“就在日落以后”,呼应的是孙燕姿5年前的“就在日落以前”出道20周年巡演计划。后者得名自她写给粉丝的单曲《守护永恒的爱》——“就在日落以前,我们会再见面”。当年,巡演计划受疫情影响而停摆,如今,“日落以前没能相聚,那就日落以后极美欢庆”“一切都值得从零开始”。
4月13日,“就在日落以后”新加坡站尾场,歌手林俊杰成为就连孙燕姿也不知情的惊喜嘉宾,和她合唱《我怀念的》。在台上,林俊杰说了一定要来到这里、选择唱这首歌的理由:“因为实在太想你。我跟台下所有的歌迷都一样,等舞台上的燕姿等了11年,终于又可以感受到你在舞台上的发光发亮,非常想念。”


“我怀念的,是无言感动”。(图/Yahoo)

孙燕姿现象

既然巡演概念是“日落以后极美欢庆”,《极美》理所当然地成为开场曲。
“最后在麦田里相聚光明/别忘了落叶也归地/我们在麦田里云集/极美欢庆”,孙燕姿说,这首歌是《跳舞的梵谷》整张专辑的总结,告诉大家:生活不是一味只有咄咄逼人的疯狂与黑暗,还有平和与温暖。树爬再高,树叶终会归地;人们相隔再远,最后终会在麦田相遇。
会在线上演唱会向粉丝展示素描画作,说自己从绘画中学会“先有阴暗处,才有光亮面”的孙燕姿,这段话也很适合用来总结她出道25年的音乐生涯。


(图/孙燕姿《你好吗》线上唱聊会)


2000年,22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孙燕姿,在华纳音乐的支持下出道,并凭首张专辑《孙燕姿》击败同年出道的周杰伦,一举夺得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由此失去“金曲奖大满贯”成就的周杰伦一直耿耿于怀,甚至多年后还当面和孙燕姿“抱怨”此事。
不过,周杰伦应该“记仇”的对象其实另有其人,那就是孙燕姿的爸爸。孙爸爸认为“如果要专心唱歌,就要先把大学专心念完”,而孙燕姿也坚持要读完大学,所以华纳才决定等她完成学业再出道。
等待两年的回报,相当可观。孙燕姿首张专辑就拿下当年中国台湾地区的年度专辑销量冠军,次年推出的第三张专辑《风筝》,则包揽亚洲各地区15座最佳新人奖。她所创造的华语乐坛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奖杯在手,笑看隔壁的……(图/YouTube)

2002年,出道仅两年的孙燕姿,六次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歌手、四次入围最佳专辑,亚洲唱片总销量No.1,每张专辑销量都突破百万。坊间一度流传着“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的说法,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二人的专辑销量占中国台湾地区专辑总销量的40%。
同年,《亚洲周刊》分析了孙燕姿在亚洲市场受热捧的情况,提出“孙燕姿现象”概念,并得出一套造星公式:东南亚歌手+台湾制造+行销大陆=红遍亚洲。
“孙燕姿现象”的辉煌,离不开孙燕姿的两位伯乐——李偲菘、李伟菘。这两位“新谣运动”的灵魂人物,包揽了孙燕姿前九张专辑的制作。无人不晓的《天黑黑》,作曲人就是李偲菘。从小在新加坡接受英文教育的孙燕姿,也是在李伟菘音乐学校就读时才开始接触并学习中文歌曲。


“新谣运动”是“新加坡年轻人自创歌谣”的简称。上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进行“去华文”教育改革,最后一批接受华文教育的校园音乐人因此发起了对于母语文化的声援,音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形式。(图/ET Today)

两位严师要求极高,孙燕姿演绎每首歌的语气、每一次咬字,都必须“绝对正确”,孙燕姿没少为此泪洒录音棚。顶级制作人阵容,搭配标准工业化流程,一个天后的诞生似乎是可以预知的。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我已经认识自己25年了,

我就只是孙燕姿而已”

市场营销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孙燕姿,很快就发现了歌手这门生意的本质——推销自己。
在音乐传播的整个过程,都要把自己当成商品,“有时候会觉得有点恶心”。因为公司打造的人设是“自然不做作”,孙燕姿的造型基本是短发搭配白T牛仔裤。她偷偷留过几次长头发,却在发行唱片前按公司要求不得不剪掉。
出道即巅峰的孙燕姿,在2003年8月推出第7张专辑The Moment。三年推出七张专辑,平均不到半年就得发布一张专辑。最忙的时候,她凌晨2点卸妆,4点为了新演出又得起来化妆,回到酒店累到倒头就睡。
即使在脑内幻想过很多次逃跑,但她做过的最过分的事,也仅仅是在录制节目前把自己关在房间里20分钟。
一想到其他工作人员也是领钱干活,没义务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她最后还是开了门。


(图 /《背后的故事》)


身体和心理都严重超负荷,把头发越剪越短,似乎成了那段时间孙燕姿的发泄方式。在The Moment的MV里,她顶着一头有史以来最短的刺猬头短发,面容憔悴地倾诉:“我不是不在乎,我只是累了”。之后,她宣布暂别歌坛一年。
由此,孙燕姿变成了“乐坛小赵云”,三进三出。初次退圈后,2004年她带着新专辑Stefanie如约归来,并拿下第1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成为唯一囊括新人奖和女歌手奖的歌手。
2007年,因为不满公司宣传新专辑的炒作手法,孙燕姿干脆和华纳解约,二度退圈。退圈期间,她完成了人生大事之一——结婚,还把步入人生新阶段的感悟写进新专辑《是时候》,接下来她怀孕、生孩子,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三次“暂别歌坛”的契机。


在埃及拍摄《逆光》MV时,孙燕姿一行遭到导游勒索,险些危及人身安全。当时她的经纪人陈泽杉为了宣传专辑,大肆炒作此事,导致孙燕姿陷入炒作风波。(图/《逆光》)

在孙燕姿“左右横跳”的薛定谔式退圈期间,有记者曾经问她:“你来了就走,走了又来,凭什么?”那一刻,她愣住了。沉默良久,她说:“我只知道我还是喜欢唱歌。”
李偲菘这样评价过孙燕姿:“我觉得燕姿是一位非常讲求顺其自然的人,讲feel、讲情绪。她不喜欢在非常有压力的状况里面工作的,她喜欢自由,她的价值观就是生活要过得好。”
就像初次退圈时,孙燕姿在The Moment的MV里流下眼泪,但仍然坚定地说:“孙燕姿,一直在追求自由。”


(图/The Moment)

像她这样唱歌

“她是孙燕姿。5岁开始学琴;10岁,留下第一张在舞台上唱歌的表情;19岁,开始学习爱情;22岁,开始懂得在歌曲里记录自己的心情;就像我们认为的一般女生。唯一最特别的事,从来没有一个22岁的女生,像她这样唱歌。”
这是写在她的首张专辑《孙燕姿》上的介绍语。
从“像她这样唱歌”,到“模拟她这样唱歌”的AI孙燕姿在2023年大火,生活仿佛迎来了一次时光倒流。这一年,五月天在鸟巢开演唱会,陈嘉桦(Ella)在综艺节目中重操女团旧业,还有无数人默默循环播放AI孙燕姿唱的《发如雪》《流沙》《泪桥》。


作为当事人的孙燕姿表示:“凡事皆有可能,凡事皆无所谓,我认为思想纯净、做自己,已然足够。”(图/网络截图)


2002年,《亚洲周刊》问她成名后有没有新的梦想,孙燕姿说她的梦想不是得到什么地位,而是希望可以一直努力,可以有进步,可以找到新的东西,而不是停在那里。梦想其实就是过幸福的日子。
“住在海边,拥有个房子,养只狗,带着我自己的五张CD和我喜欢的歌手、作家的作品。有时读书、有时听音乐,有时静静地看着海,什么也不想。”这是当时孙燕姿所描绘的幸福日子。
23年后,过了很多年“幸福日子”的“冷门歌手”孙燕姿,发现自己其实也没有得出任何心得。
“我每天都在操心小孩要吃什么,每天看新闻、Netflix,我发现自己很普通,没有特别的天赋做这个(事),没有惊为天人的事情。但我承认我有一点小任性,我都选择想要过的生活,我觉得不管选择最光鲜的,还是最平凡的,我们都在寻找更好的自己。”


最“操心”小孩的一次,是孩子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刻。孙燕姿不得不推迟演唱会时间,还因此上了热搜。(图/网络截图)


网络上流传着一段来自孙燕姿歌迷的表白,大概是对孙燕姿歌声的最好解释。
“从同名专辑一路陪她走来,听着《超快感》走进大学,听着《完美的一天》开始上班,听着《眼泪成诗》开始恋爱,听着《逆光》坐上去国外的航班。后来的我听歌少了杂了,她的专辑也出得少,我上班繁忙,她结婚生子,大家都走过了青春,进入了安稳的人生。”
2019年,在《明日之子》第三季这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孙燕姿当面接受了来自另一位粉丝的表白。选手李泽珑第一次站在偶像对面,紧张得浑身发抖,不好意思地说:“小时候没钱看演唱会,之后您就不怎么开演唱会了。”


双向奔赴的爱,也是从青春到成熟的印记。(图/《明日之子》第三季)


“就在日落以后”新加坡站尾场,有个歌手站在台上说:“我记得曾经有个歌迷,她说小时候没钱看我的演唱会,现在她到了现场。”她还说:“你知道吗?我常常想起你们,想着你们过得好不好。”

想听孙燕姿唱歌的理由有很多个,唯独这一个最重要——听她那样唱歌,像她一样,自由。

参考资料

[1] 孙燕姿的公开信与尤瓦尔·赫拉利的预言|福布斯

[2] 沉寂10年的冷门歌手,终于等到她复出|谈心社

[3] 孙燕姿,“退出”娱乐圈快乐|视觉志

[4] 最后的天后时代:孙燕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音乐先声

编辑 桃子酱

校对 严严

运营 马社力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