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友称在老家领结婚证时,意外收到了政府发的"新婚大礼包"。

打开一看,不仅有喜糖铺子代金券,还有本地温泉酒店的蜜月套票,实实在在的惊喜让他直呼"没想到领证还能收红包"。

这可不是个别现象。

最近,各地政府突然集体当起了"月老"。

从南到北不少地方都推出了结婚"彩头",撒钱催婚的操作看得人眼花缭乱。

广州白云区给本地新人发4万块奖金的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成了段子手大赛:

"有没有缺搭档的?领证五五分成"

"现在结婚属于灵活就业吗?"

“这不兰博基尼5元券吗?”

活生生把终身大事玩成了拼团项目。

这波操作像极了游戏里的新手礼包——

浙江发千元红包,山西给现金现结,广州直接上四万大奖,民政局门口就差挂个横幅: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领证返现支持花呗分期"。



有网友调侃:

以前是丈母娘要彩礼,现在是政府发嫁妆,这届年轻人终于体会到了被两头追着塞钱的滋味。

可转头看看民政局数据,去年全国结婚人数又创新低,这些真金白银的诱惑好像打在棉花上。

专家们捧着保温杯分析"婚育成本过高",年轻人却在算账:

4万块奖金还不够北上广深一个月的房贷利息。

就像往沙漠里倒矿泉水,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杯水车薪。

要说这届政府真是操碎了心,户口本不用带了,登记处搬进地铁站了,连颁证仪式都卷成主题公园了。

杭州西湖边的登记处能边盖章边看断桥残雪,重庆洪崖洞的颁证台直接架在悬崖江景位,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拍婚纱照送结婚证。

可惜年轻人更关心的是:

领完证出来,幼儿园学费能打折不?

评论区里"合作领奖"的玩笑背后,藏着当代青年的生存经济学。

当996挤占了约会时间,掏空六个钱包才够首付,生个孩子等于背上二十年"人形房贷",那些结婚奖金看着就像超市满减券——

折扣再大,也得先买得起整件商品才行。

有姑娘精辟总结:

政府发的是结婚启动资金,我们要的是人生风险保证金。

专家说这是"系统性工程",年轻人却觉得是"满级大佬进了新副本"。

从幼儿园到养老院的全套焦虑,哪是几千块红包能抵消的?

就像往火锅里撒白糖,甜是甜了,但终究解决不了麻辣烫嘴的痛。

更别说那些隐形成本:

职场对已婚未育的隐形歧视,学区房背后的军备竞赛,辅导作业时飙升的血压值...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政策至少说明社会开始正视问题了。

从催婚三姑六婆到政府真金白银,从偷偷摸摸相亲到公园里办联谊会,时代确实在进步。

只是当年轻人把结婚奖金戏称为"灵活就业补贴"时,或许该想想:

撒钱容易,拆掉压在年轻人身上的高房价、高成本、高焦虑这三座大山,才是真正的"新婚贺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