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万物复苏,气温回暖,野外露营、户外徒步、郊游踏青的市民越来越多。万物复苏的同时,各种恼人厌的小虫也出来了。温馨提醒,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要记得做好防护,最近就有不少人因为蜱虫吃尽了苦头。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体表。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国内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区蜱种类不同。近几年,在我国经蜱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包括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等。
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
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蜱类寻觅宿主的方式: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二氧化碳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
一、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
(一)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离草木丛生、灌木丛远一些。走在清理干净的小道或路中间。
(二)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浅色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不要穿凉鞋。这些都能让你的皮肤远离蜱虫,并且让他们很容易在衣服上被发现。
(三)裸露的皮肤可涂抹包含DEET(避蚊胺)的驱虫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四)经常除草,清理落叶、灌木丛、杂草等垃圾,来减少房子周围的蜱虫。
二、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一)即使发现被蜱虫咬伤也没有必要惊慌,及时到医院就诊即可。蜱虫咬人后,它的假头会伸到皮肤里面,直接往外拔会把蜱虫的假头留在皮下。最好的办法是到医院让医生处理。如果离医院较远,最好用乙醚把蜱虫麻醉,然后拧着拔出来;也可以用刚熄灭还有点发红的火柴头烫一下虫子,让它收缩后再拧着拔出来。如果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感觉蜱虫附着已超过24小时;蜱虫未被完整拔除;被蜱虫叮咬后30天内出现如皮疹、发热、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三、蜱虫叮咬后可能患哪些疾病?
(一)森林脑炎。这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分布于牙克石市地区的蜱虫主要为森林革蜱及全沟硬蜱均为森林脑炎的传播媒介,我市平均每年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均在1万余针/次。因此进入或居住在森林脑炎流行地区的人群,特别是经常在户外活动、从事林业、野外勘探等工作的人员是非常有必要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的。
蜱虫的密集活动期一般在每年的4 - 6 月达到顶峰,7-8月趋于平淡,9-10月又偶有发生。森林脑炎疫苗一般建议在每年蜱虫活动高峰前 1 - 2 个月接种,也就是 2 - 3 月。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后,身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能有效降低感染森林脑炎的几率,避免感染后可能出现的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
在此提醒大家,森林脑炎疫苗的接种安排根据既往接种情况有所不同。首次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的人群,需接种两针,第二针要在第一针接种后的第15天进行。而此前已接种过森林脑炎疫苗的人,每年仅需接种一针进行加强免疫。请大家合理安排接种时间。
(二)莱姆病。这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早期症状通常有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以及皮肤出现游走性红斑等,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会累及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
(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它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来源:牙克石林业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