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的每一次公演分组都是一场重点大戏,很多话题都由此诞生,《浪姐6》(《乘风2025》)三公(第三次公演)分组过程亦然。

这次分组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有两个,一是“叶童拒绝陈德容加入”,二是“陈德容是唯一被剩下的姐姐”。



两件事都与陈德容有关,想来很多观众看到节目时都感觉大快人心,那个“欺负”了王蓉的陈德容又一次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那么,叶童拒绝陈德容真的是因为陈德容在和王蓉的矛盾中暴露出来的性格问题吗?

是,但不全是。

一、陈德容欲入团,叶童坚定拒绝

三公分组环节,陈德容将叶童选定为自己心仪的队长。

陈德容对叶童是抱有期待的,一上车便满脸笑意,亲切地唤道:“Cici(叶童)姐姐。”语气里满是友好与亲近。



然而,叶童的反应却与陈德容的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只是微微扯动嘴角,笑容浅淡如同蜻蜓点水,甚至带着几分勉强。礼貌性的回应里,明显透着疏离。



陈德容似乎并未察觉到叶童的冷淡,依旧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优势。她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出过三张专辑,擅长抒情歌,希望有慢歌舞台能展现(自己)慢歌的实力。”

从眼神中的光芒来看,此刻的陈德容是真诚的,她满心期待叶童能认可自己的实力,从而将自己纳入麾下。



但叶童的态度十分坚决,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我想要挑战跳舞。”



短短一句话,却不啻于一盆冷水,浇灭了陈德容心中的希望。

不过,叶童也并未把话说得毫无余地,她又补充了一句:“给我一点时间。”这句话让事情似乎有了一丝转圜的可能,但其实只是一句场面话。



遭到如此明确的拒绝,陈德容略显失落。她默默地回到待选区,嘴里喃喃自语道:“(叶童)想法变了,怎么办呢?”

一场自由成员与心仪队长之间的短暂交流,由此落下了帷幕。

二、唱功不足

叶童之所以拒绝陈德容,固然不能排除有陈德容性格的原因,其业务能力不足应该也是重要因素。

说白了,陈德容引以为傲的唱功,其实不太拿得出手。从她在二公《本草纲目》里的表现就能看出端倪。



当初Vava说要给陈德容安排戏腔时,笔者还小小地期待了一下,想着陈德容也许会带来惊喜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真开唱的时候,陈德容的唱腔跟“戏”字基本没有关联,音色毫无明亮度可言。公演时有后期修音,都能唱成那个样子,小考的时候更是惨不忍睹。



再看三公小考,陈德容终于有机会表演自认为适合自己的歌曲《在云端》。

平心而论,这一次陈德容真的没有拖后腿,但也谈不上多么优秀。

她的队友侯佩岑、邓萃雯、管乐在声乐方面都是业余选手,四个人同样的平平无奇,与这些队友打成平手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



三、专辑不能为唱功背书

陈德容用“出过三张专辑”为自己的声乐实力背书,却没提那都是什么年代的事了。

《心软》1994年出品,《爱你爱好多》1995年出品,《情海》1998年出品,三张专辑的问世时间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这一阶段也是陈德容剧集大火的时期,1993年的《梅花烙》《水云间》、1996年的《一帘幽梦》都在其列。



剧火了,人红了,出专辑了,很巧是吗?并不巧。

出专辑无非是借着当时的人气实现个人商业价值的最大化罢了,三张专辑基本都属于玩票性质。

为什么专辑数量只有三张,1998年至今的20多年间在音乐方面毫无建树,原因可想而知。

退一万步讲,即使30年前的陈德容真的很会唱,这么多年下来,如果没有持续的视唱训练,演唱水平也难以保证。



根据她在《免我蹉跎苦》团和《本草纲目》团训练时不怎么积极的样子,很难相信她会有毅力进行长期的训练和声带保养。

结语

看看叶童二公选择的都是什么人。



黄英,专业歌手,演唱《映山红》非常出圈。

李胜,虽不是专业歌手,但初舞台的《当》和一公的《野人》都唱得不错,音色好,气息足。

可以想见,有这样的队友珠玉在前,叶童很难看得上陈德容的声乐实力。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