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山西各地消防救援队伍通过“全面排查除隐患、宣传教育强意识、协同联动聚合力、科技赋能提质效”四维发力,多措并举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排查除隐患
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电动自行车销售场所、使用小区充电桩等进行了细致检查。太原支队创新建立“问题、责任、整改”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对267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进行系统排查,排除120余项安全隐患,从老旧车棚结构失稳到充电设备超期服役,问题清单全面涵盖各类风险点,为后续整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临汾支队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清理违规停放充电车辆225辆,整治飞线充电86处,有效消除潜在火灾风险。吕梁支队针对电动自行车销售场所开展夜间突击检查,重点整治废旧电池违规存放、违规住人等突出问题,累计检查商铺226家,整改隐患243处。
宣传教育强意识
宣传工作走实走深,不断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吕梁支队在检查过程中同步开展“入户式”宣传,张贴警示海报2000余份。忻州支队举办《住宅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专题培训会,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及物业管理人员系统学习新规要求。临汾支队借力“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发动社区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实现安全知识精准送达。朔州支队宣传员深入辖区农村,向村民科普了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的危害性等消防安全常识,对群众提出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
协同联动聚合力
积极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太原市建立分级处置机制,简易问题由物业即时整改,复杂隐患由多部门联合攻坚。临汾市六部门创新“五个一”工作法: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机制;规范“回收确认—资格发放—补贴核销”流程,试点设置集中收储点,提供“回收、购车、上牌”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推动参与销售门店63家,成交1123单,补贴 67.38万元,老旧车辆置换率显著提升。忻州市通过法规宣贯明确各方责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科技赋能提质效
注重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太原支队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整改全程可追溯、闭环管理。晋中支队指导店铺设置独立充电区、加装智慧烟感报警器,引导店铺在电动车充电区域进行规范充电。临汾支队推动物业在2485栋高层住宅安装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系统8180套,从源头防范安全隐患。
来源:山西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