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又抛出所谓“脱中入北”战略,妄图以经济“脱钩”换取政治上的“转正”。然而,热脸贴上冷屁股,美国不仅没有回应赖当局的表态,甚至选择了“已读不回”。
【赖清德叫嚣所谓“脱中入北”口号】
赖清德叫喊的“脱中入北”,其核心意图其实并不复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借助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切割,向美西方“表忠心”,为“谋独”铺路。赖当局鼓吹所谓“全球北方联盟”,实际上是为其“脱中反中”政策寻找包装词汇,想要将“政治分裂”通过所谓“经济重构”来实现。
但我们要问一句:真的能脱得了吗?台湾地区高度依赖与大陆的经贸关系早已是铁打的现实。去年,台湾地区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额达到了1506亿美元。如果没有大陆这个“基本盘”,台湾经济恐怕连外贸顺差都无法维持,更别谈产业竞争力了。
赖清德鼓噪要靠“入北”实现经济升级,实则是政治裹挟经济、幻想用地缘对抗的方式实现“脱钩”。但“脱中”根本不可能,“入北”又有谁在等?
对照赖清德的政治盘算,美国的“冷处理”显得格外讽刺。不管是“不读”还是“已读不回”,传递出的信号只有一个:美国并不打算认真对待民进党当局的“入北申请”。
从表面上看,美国近期对民进党当局频繁“加持”:军售不断、官员访问、议员窜访,但实际上,美国在战略棋盘上仍只是把台湾当作“棋子”。美国关心的,从来不是台湾民众的未来和福祉,而是如何把台湾地区这个“桥头堡”更有效地用来牵制中国大陆的发展。
美国多次利用所谓“大陆可能武统台湾”的议题进行炒作,背后是明码标价的军火交易、芯片敲诈和资本转移。从军售高价武器到逼台积电赴美建厂,这些操作让台湾产业在流血,美国却在“割肉吃饭”。
【民进党对美国而言只是一枚“棋子”】
赖清德提出的所谓“对美大采购、大投资、大建设”方案,无异于用台湾的核心产业“换取”美国的安全承诺,但问题在于——这个“承诺”美国从来没打算兑现。
对于赖清德鼓噪的“脱中入北”战略,大陆国台办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发言人指出:赖清德当局“主动出卖台湾核心产业”,换来的却是美国征收高额关税、强制技术转移和制造业外流。
回看台湾地区当前一塌糊涂的经济状况,美国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在近期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战”中,台当局也没能“幸免于难”。
特朗普政府对台湾地区部分出口产品提升关税,严重打击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台积电赴美建厂所引发的“人才出走”“管理成本倍增”问题,更让岛内民众怨声载道。
国台办直言:“跪美卖台”的行为不但损害台湾自身发展利益,还将岛内民众的未来绑在美方战略战车上,成为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说白了,美国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扶你一把,但当你妄想“上桌”时,它绝不会给你一把椅子。
中方最近在出访东南亚三国时提出,要与“全球南方”携手合作,推动去美元化、反对“脱钩断链”、倡导多边合作。这一理念迅速得到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等国积极响应。
“全球南方”概念不仅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共鸣,也正成为对抗西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的新型国际合作架构。在这种格局下,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中国合作,而不是站在对抗中国的队伍里。
【国台办回应赖清德“台独”言论】
反观台当局,一心扑向“全球北方”,却被冷落在门外。“全球北方”不过是赖清德捏造出的“自嗨”词汇,而美西方国家对台从不真正接纳,只将其作为“战略杠杆”。这种尴尬,已经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岛内不少企业和学者已经对“脱中入北”战略表示担忧。岛内多家企业警告称,一旦与大陆“脱钩”,整个产业链将面临瘫痪,台企将彻底失去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台大教授更是直言:“所谓‘脱中’,是对现实经济规律的无视。”
而从民调看,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关注民生、就业和经济前景,对“意识形态式脱钩”表示反感。岛内青年更担心的是未来的出路,而不是政治表态。遗憾的是,台当局却依旧我行我素,一味押宝美国,把全体民众绑上“台独”战车。
总而言之,赖清德所谓的“脱中入北”战略,不过是一场政治豪赌。幻想靠抛弃大陆市场、讨好西方国家,就能换取“政治独立”,不仅天真,更是危险。
历史早已证明:背离民族、背叛同胞者,注定被时代抛弃。与其幻想“入北”求荣,不如回到两岸和平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正视一个中国原则,抓住发展机遇,顺应历史大势。
“台独”没有出路,对抗注定失败。只有认清方向、悬崖勒马,台湾地区才不会被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