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下目—金龟子科(下):茶色金龟子
10.茶色金龟子

茶色金龟子分布于中国华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降雨后成虫大量出土。成虫白天密集在树上取食。早晨、阴天、有风时不活动,受惊时假死下落,晴天受惊则飞翔,晚间8-9点最活跃,10点成虫即停止活动。成虫取食叶片及嫩枝,幼虫在土中为害根部。 成虫以5-8月间最多,卵期6-12天,蛹期1-2周。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1.5毫米,长椭圆形,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绒毛。翅鞘上有4条纵线,并杂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栗褐色,亦具绒毛。喜食榆树,椿树,果树的茎杆,一旦树木的某一处被咬烂,他们会成群结队的来吸食树汁,从而造成树颈某处溃烂和伤害。金龟子成虫有极强的飞行能力。

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0.4毫米。

幼虫:俗称“蛴螬”,又叫“土蚕”,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口器深褐色。触动时,全身蜷缩成马蹄状。体表多皱纹及体毛。臀片上刚毛不规则散生。老熟幼虫乳黄色,长约3-6厘米。

蛹:初为乳白色,后转为淡黄色,羽化前转变为黄褐色。腹未有一对突起。

(2)生活习性

在黄河故道地区发生较普遍,一年一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过冬,3月上旬至中旬出土,先在杨、柳、榆等树木上为害,待苹果树发芽时,即大量转移到果园里为害。日落前后成虫从土里爬出来,飞到树上为害嫩芽、嫩叶,晚上9-10时又下树钻进土里躲起来。成虫多在草荒地、果园间作物及绿肥地里产卵。成虫有假死习性。

(3)发生规律

茶色金龟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下旬化蛹并羽化。羽化后即外出危害各种植物的叶片与嫩枝。一般白天潜伏于土中,傍晚前后成群外出取食。6月初开始产卵。卵期约10-15天。幼虫取食植物根部。越冬前,先筑土室,幼虫在土室中越冬。成虫具假死性。

11.暗黑金龟子

暗黑金龟子在华北各省发生,严重区在北京以南至淮河流域地区,特别是黄河沿岸县份,较为严重。

(1)形态识别

本种与朝鲜黑金龟子,由于颜色体形极相似,不易区别。其不同点是:成虫黑褐色无光泽;腹部臀板不呈半月形,腹部节与节间中央部分分界线明显。幼虫肛门开口于腹部末端。生活习性与朝鲜黑金龟子大致相同。仅成虫出现期稍晚。

(2)生活习性

暗黑金龟子,其腹部脂肪含量丰富(腹部能见脂肪粒和一条黑色带状物) ,当受到攻击时会发出嘶嘶叫声。它是一种夜间活动的昆虫,可能会在夜间在有树木道路上或小树林里走路时在不知不觉中飞掉在动物和人的身上,偶尔要咬一小口骚扰宿主。白天它几乎会处于装死状态活动迟缓(装死时能在水表面漂浮而不被淹死),晚间则变得十分活跃。

(3)发生规律

当10厘米深处土温为8℃时,蛴螬开始上升土表(约4月间),平均土温为15-20℃时,蛴螬活动最盛,土温升至24℃以上(约6月后)它则往深土层移动,9月以后土温下降它又回升土表,但土温下降到6℃以下时它即进入深土层中越冬。蛴螬一般在阴雨(特别是小雨连绵)及多雨年份,低洼地,粘土地,及有机质多的土壤中为害较重。

12.暗黑鳃金龟

暗黑鳃金龟(学名:Holotrichia parallela),是鞘翅目金龟子科鳃金龟属节肢动物,又名暗黑金龟子、暗黑齿爪鳃金龟。


(1)形态特征

成虫:长椭圆形,体长17—22 mm,宽9—11.3 mm。初羽化成虫为红棕色,以后逐渐变为红褐色或黑色,体被淡蓝灰色粉状闪光薄层,腹部闪光更显著。唇基前缘中央稍向内弯和上卷,刻点粗大。触角10节,红褐色。前胸背板侧缘中央呈锐角状外突,刻点大而深,前缘密生黄褐色毛。每鞘翅上有4条可辨识的隆起带,刻点粗大,散生于带间,肩瘤明显。前胫节外侧有3钝齿,内侧生1棘刺,后胫节细长,端部1侧生有2端距;跗节5节,末节最长,端部生1对爪,爪中央垂直着生齿。小盾片半圆形,端部稍尖。腹部圆筒形,腹面微有光泽,尾节光泽性强。雄虫臀板后端浑圆,雌虫则尖削。雄性外生殖器阳基侧突的下部不分叉,上部相当于上突部分呈尖角状。

卵:初产时乳白色,长椭圆形,长2.61 mm,宽1.62 mm。膨大后,长3.2 mm,宽2.48 mm。孵化前可清楚看到卵壳内1端有1对呈三角形的棕色幼虫上颚。

幼虫3龄幼虫平均头宽5.6 mm,头部前顶毛每侧1根,位于冠缝侧,后顶毛每侧各1根。臀节腹面无刺毛列,钩状毛多,约占腹面的2/3。肛门孔为三射裂状。

蛹:体长18—25 mm,宽8—12 mm,淡黄色或杏黄色。腹部背面具2对发音器,位于腹部背面4、5节,5、6节交界处中央。1对尾角呈锐角岔开。

(2)生物学特性

此虫1年发生1代(东北2年1代),多数以3龄幼虫在深层土中越冬,少数以成虫越冬,翌年5月初为化蛹始期,5月中旬为盛期,终期在5月底,6月初见成虫,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10月为幼虫危害期,10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成虫活动的适宜气温为25—28℃,相对湿度为80%以上,7、8月间天气闷热或雨后虫量猛增,取食活动更盛。食性杂,食量大,有群集取食习性,食声可闻,故常将某一地段或某一些单株树的树叶吃光。1 ha苗圃内有虫可多达数十万头之多;1头成虫把1片榆叶吃完仅需15—20分钟,一夜能连续吃完4—5片榆叶,一般吃饱后就在原地不动,1小时后,又开始取食,天亮前返回林果树下或农作物田里,潜伏于土中。成虫有较强的选择适应能力,在榆、加拿大杨、柳、刺槐混交林带,嗜食榆叶,加拿大杨和柳树上的虫量低10倍以上,不食刺槐。在加拿大杨纯林带中,则集中取食,也可全株被食光,也吃小叶杨,但不吃毛白杨。在梨、苹果、桃混交果园中,最喜欢食梨叶,红香蕉苹果叶则不受害。

成虫的活动高潮也是交尾盛期,交尾方式先呈背负式,后呈直角式,历时20分钟左右。有时达1小时。有多次交尾习性。雌虫交尾后,5—7天产卵。卵经8一10天孵化为幼虫。1龄幼虫平均20.1天,2龄平均19.3天,3龄平均270天。

幼虫食性杂,取食不同植物,幼虫发育进度也不同,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对苗木的危害一般均较重,轻的死苗率达40%,重的可达93%以上。幼虫的发生量与越冬虫基数多少有关。成虫产卵、卵孵化均与降雨量有很大关系。降雨量对初孵化幼虫的影响是在土壤含水量饱和时,此时幼虫死亡率提高。

(3)寄主

榆、柳、杨、核桃、桑、苹果、梨、茼麻、向日葵,大豆等。

(4)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朝鲜、日本、俄罗斯。

13.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学名: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属鞘翅目、金龟甲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等地均有发生。寄主有苹果、山楂、海棠、梨、杏、桃、李、梅、柿、核桃等。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9-21毫米,触角黄褐色,鳃叶状。前胸背板及销翅铜绿色具闪光,上面有细密刻点。稍翅每侧具4条纵脉,肩部具疣突。前足胫节具2外齿,前、中足大爪分叉。卵初产椭圆形,长182毫米,卵壳光滑,乳白色。孵化前呈圆形。幼虫 3龄幼虫体长30-33毫米,头部黄褐色,前顶刚毛每侧6-8根,排一纵列。脏腹片后部腹毛区正中有2列黄褐色长的刺毛,每列15-18根,2列刺毛尖端大部分相遇和交叉。在刺毛列外边有深黄色钩状刚毛。蛹长椭圆形,土黄色,体长22-25毫米。体稍弯曲,雄蛹臀节腹面有4裂的统状突起。

卵:光滑,呈椭圆形,乳白色。幼虫乳白色,头部褐色。

蛹:体长约20毫米,宽约10毫米,椭圆形,裸蛹,土黄色,雄末节腹面中央具4个乳头状突起,雌则平滑,无此突起。

幼虫:老熟体长约32毫米,头宽约5毫米,体乳白,头黄褐色近圆形,前顶刚毛每侧各为8根,成一纵列;后顶刚毛每侧4根斜列。额中例毛每侧4根。肛腹片后部复毛区的刺毛列,列各由13~19根长针状刺组成,刺毛列的刺尖常相遇。刺毛列前端不达复毛区的前部边缘。

(2)生活习性

在北方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幼虫上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为化蛹期,7月上中旬至8月份是成虫发育期,7月上中旬是产卵期,7月中旬至9月份是幼虫危害期,10月中旬后陆续进入越冬。少数以2龄幼虫、多数以3龄幼虫越冬。幼虫在春、秋两季危害最烈。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3)繁殖

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上旬上升到表土危害,取食农作物和杂草根部,5月间老熟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5月底成虫出现,6、7月间为发生最盛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期,8月下旬,虫量渐退。为害期40天,成虫高峰期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期。7月间为卵孵化盛期。7月中旬出现新1代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根部幼虫危害至秋末即入土层内越冬。7月中旬至9月份是幼虫危害期,10月中旬后陆续进入越冬。

成虫羽化后3天出土,昼伏夜出,飞翔力强,黄昏上树取食交尾,成虫寿命25~30天。成虫羽化出土迟早与5、6月间温湿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此间雨量充沛,出生则早,盛发期提前。每雌虫可产卵40粒左右,卵多次散产在3~10cm土层中,尤喜产卵于大豆、花生地,次为果树、林木和其他作物田中。以春、秋两季危害最烈。秋后10cm内土温降至10℃时,幼虫下迁,春季10cm内土温升到8℃以上时,向表层上迁,幼虫共3龄,以3龄幼虫食量最大,危害最重,亦即春秋两季危害严重老熟后多在5-10cm土层内做蛹室化蛹。化蛹时蛹皮从体背裂开脱下且皮不皱缩,别于大黑鳃金龟。

(4)发生规律

该虫年发生1代,以3龄或2龄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7月为成虫活动期,直到9月上旬停止。成虫趋光性及假死性,昼伏夜出,白天隐伏于地被物或表土,出土后在寄主上交尾、产卵。寿命约30天。在气温25 ℃以上、相对湿度为70-80%时为活动适宜温度,为害较严重。将卵散产于根系附近 5 - 6cm 深的土壤中,卵期 10 天。7 - 8月份为幼虫活动高峰期,10-11月进入越冬期。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成虫羽化出土较早,盛发期提前,一般南方的发生期约比北方早月余。

(5)农业危害

铜绿丽金龟寄生于植物之上。成虫啃食植物嫩芽、被啃食的嫩叶成不规则的缺口或孔洞,严重的仅留叶柄或粗脉;幼虫生活在土中,为害植物根系。

主要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蔬菜及其他种作物。

危害症状:铜绿丽金龟以成虫危害果树叶片,使被害叶片残缺不全,受害严重时整株叶片全被食光,仅留叶柄。幼虫食害果树根部,但危害性不大。

寄主:香石竹、吊钟花、茶花、夹竹桃、扶桑、月季、沙果、花红、樱花、蔷薇、日本晚樱、女贞、红枫、海棠、杜梨、枫杨、蝴蝶果、喜树、桉树、白蜡、榔榆、油桐、乌桕、桧柏、松属类、杨、柳、榆、池杉苗、油橄榄、苹果、梨、桃、梅、柿、柑桔、樱桃、水蒲桃、龙眼、柠檬、、核桃、板栗、栎、杨、柳、榆、槐、柏、桐、茶、松、杉等。以苹果属果树受害最重。成虫取食叶片,常造成大片幼龄果树叶片残缺不全,甚至全树叶片被吃光。

(6)分布情况

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广西、贵州、广东等地。

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蒙古、韩国、东南亚等国。

主要分布于雨水充沛处。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