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君子的恩泽,最多只能延续五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豪门贵族都没逃过这个魔咒。渐渐的,民间就有了“富不过三代”的说法。
然而,被朱熹称赞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不仅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而且家族生生不息、代代出人才。
在岁月的变迁中,范仲淹的家族800年兴盛不衰、人才辈出,“秘诀”就凭这短短的100字家训!
1、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意思是:一个人孝敬父母、为国尽忠,都要尽心尽力;兄弟姐妹之间要念及手足之情,互相帮助,对弱势群体要有慈悲之心。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行稳方能致远。只有心怀仁爱、心存敬畏,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支持,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才能团结一致、共同面对。
在家里,每个家庭成员都互相体谅、和睦相处,自然是家和万事兴。
反之,兄弟姐妹吵吵闹闹,不仅惹父母生气,而且整个家族也会一天天走向衰败。
在社会上,心怀慈悲,体恤弱势群体的艰辛与不易,既能福泽他人,也能远离灾祸。
这20个字,告诫后代:要懂得利人是利己的根基,注重孝道与慈悲,家族就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2、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意思是: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师长;待人接物的态度要谦逊友善,不要张狂放纵。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知识与品德的传递者,尊师重教,是一种优秀的德行。
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不仅保证后代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家训。
据统计:从北宋到清朝的800余年中,范氏家族一共培养了80位状元、400多名进士,可谓人才济济。
勤奋苦读,与苏轼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在人际交往中谦逊忍让,可以营造和谐的氛围。
这20个字,提醒后代:教育不仅是家风传承的核心,更是一个家族兴旺的基因。
3、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意思是:既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又要怜悯孤寡、体恤贫民;既要谦卑恭敬,又要戒骄戒躁。
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幼年丧父,一直对母亲孝顺有加。
他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功成名就,成功跨越了阶层,依然对母亲毕恭毕敬。
一个家庭里,为人父母者应该是孝道以身作则的实践者。这样,子女才会耳濡目染,整个家族渐渐形成浓厚的孝道氛围。
《增广贤文》有云:“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如果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为人太狂妄,必将引来祸端。
这20个字,告诉后代:要尊老爱幼,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是一个家族走向兴盛的动力。
4、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意思是:写过字的纸张不要随便废弃,要懂得报答五谷的恩情;做事要顺应天理,珍爱万物生灵。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与范仲淹的家训不谋而合。
范仲淹一生生活节俭,每天煮一锅粥,等到粥凝固后,切成四块,就着咸菜来吃。
后来,就有了“断齑划粥”这个成语。
李商隐在《咏史》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正是范氏家族的子孙们勤俭持家,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才打破了命运枷锁的宿命。
拥有博爱之心,是特殊的、无私的爱,也是最好的家风、传家的根本。
这20个字,提醒后代:做人要勤俭节约、牢记感恩之心、常怀慈悲之心,是家族能否繁荣昌盛的关键。
5、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意思是:为人处世要遵循八德,谨记祖辈先人的教诲;儿孙坚定地牢记家训,建立家庭时就能种下善因。
八德,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范仲淹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范仲淹勤政爱民,虽身居高位,依然家风清正。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震古烁今的千古名句。
一个家族的发展与兴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是范氏家族绵延不绝强大的灵魂,也是对范氏家训的总结。
这20个字,劝告后代:切记以家训为戒,坚守做人的原则,是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