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一个曾经以“打假斗士”自居的网络红人,如今却成了大众眼中的笑话。他的发家史,就是一部投机史,靠着煽动情绪、制造对立来收割流量,最终被自己的谎言反噬。
上世纪90年代,司马南靠着揭穿伪科学、气功骗局起家,确实赢得了一些掌声。那时候,他看起来像个敢说真话的人。但很快,他就发现“爱国”比“打假”更容易赚钱。于是,他开始转型,把自己包装成“民族良心”,专门攻击所谓的“公知”“汉奸”,煽动网民情绪,赚取流量。
但讽刺的是,这个整天高喊“爱国”的人,背地里却对美国跪舔得比谁都勤快。
2010年,司马南被曝出在美国购置房产,地点就在弗吉尼亚州。面对质疑,他狡辩说“买房不代表不爱国”,甚至搬出“为了研究美国社会”这种荒唐理由。可问题是,一个整天骂美国“邪恶霸权”的人,怎么转身就把钱投进“敌人”的地盘?
更可笑的是,2012年,司马南在美国机场被捕,原因是他涉嫌违反签证规定。当时他在微博上装得义愤填膺,声称“美国警察欺负中国人”,结果很快被打脸——原来是他自己签证出了问题,还试图蒙混过关。这件事之后,他在国内继续扮演“反美斗士”,但网友已经看透了他的双面人本质。
要说司马南最擅长的,莫过于把“爱国”这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年靠揭穿“特异功能”积攒的那点公信力,早被他兑成了兜售焦虑的资本:今天痛心疾首“中国传统文化遭西方腐蚀”,明天捶胸顿足“年轻人被消费主义洗脑”,但凡能蹭上热点的议题,必定要摆出痛心疾首的忠臣模样,可细看他这些年递出的“投名状”,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
2012年高调宣称要揭发某院士学术造假,结果扒了三年只挖出几篇引用格式错误;2016年带头围剿某科技公司“卖国求荣”,转头就被发现其投资方早往他海外账户打过款;更别提疫情期间上蹿下跳带节奏,把科学防疫渲染成“意识形态斗争”,结果自家侄女确诊后连夜托关系找进口药——好一个“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行为艺术家!
司马南最擅长的,就是煽动对立。他骂企业家是“资本走狗”,骂知识分子是“西方走狗”,骂年轻人“被洗脑”,可他自己呢?靠着这些极端言论赚得盆满钵满。
2020年疫情期间,他带头攻击张文宏,说“喝牛奶是崇洋媚外”,结果被扒出他自己家里囤的全是进口奶粉。2022年,他又煽动网友抵制某外资企业,结果被曝光私下和该企业有商业往来。这种“嘴上全是主意,心里全是生意”的操作,早就成了他的标配。
如今看司马南混到墙倒众人推的境地,倒真应了那句老话:演戏太投入容易忘了卸妆。当年他对着镜头义正辞严“绝不移民”时,怕是没想到网友会扒出他在美利坚的房产证;当年他痛批“公知跪舔西方”时,大概也没料到自家儿子早拿着绿卡在硅谷敲代码。最讽刺的是,这个靠“打假”起家的江湖郎中,到头来自己成了最大的赝品——嘴上挂着民族大义,心里拨着金算盘;表面怒斥资本肮脏,暗地收钱删帖忙。难怪有网友戏称它是“爱国界的P2P平台”,包装得光鲜亮丽,拆开来看全是烂账。如今落得个全网群嘲的下场,倒让人想起他二十年前批斗某气功大师时吼的那句话:“骗子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只是没想到,最后钉上去的竟是他自己的假面。
现在的司马南,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他的评论区充斥着网友的嘲讽:“司马夹头”“美利坚房产中介”“爱国表演艺术家”。他曾经靠煽动民粹吃饭,如今却被反噬,连最忠实的粉丝都开始怀疑他的动机。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他能老老实实做个“打假人”,而不是靠表演“爱国”捞钱,或许还能留点体面。可惜,贪婪让他选择了最无耻的路,最终只能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