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还没开始,和小长假相关的一些词条、数据已经爆了。
央视财经的报道,截至
4
25
“五一”假期境内游的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100%
;“五一”假期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超
542
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约
31%
这数据,预计今年五一出行人数比去年还要猛。
同时这两天,很多网友也出来现身说法,吐槽抢票难,堪称买奢侈品;机票酒店价格频繁变动,涨得离谱。
携程上机票和酒店的价格,像是坐上了过山车,节前和节中的价格相差3、4倍。
小红书上因此单开了一条话题“太贵了不去了”,单是这个词条下面就达到500万多篇笔记。
但即使是这样,这个五一预计也是人堵人。
国人爱旅游,外国人也开始扎堆来中国旅游了。
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截至今年
3
月底,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
922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长了
40%
年初的时候,有自媒体算过24年上海单月外国人入境量,数值大概是40万人次一个月,非常吓人。
上海文旅局也发过数据,去年1-10月,上海口岸接待的入境外国旅客527万。
过去4年同期数据是,2020年128万人,2021年103万人,2022年63万,2023年364万人。
也就是,去年去到上海旅游的外国人接近过去4年的总和。
但是我查了一下数据,去年上海外国人旅游市场,还是没有恢复到2018-2019年的水平。2019年,上海接待外国游客差不多897万,现在也就恢复到那个时候的7成多。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预估很快,而且会远远超过那个时候。
一是现在政策很支持,去年我国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后,海外游客搜索中国酒店和机票的热度就大涨了87%,现在这股热潮还在继续,小红书大把外国游客发都在发在中国的旅游视频,以及对中国看法的改观。
二是中国物价对他们来说也很便宜,英国的一只烤鸭可能要30-40英镑(291-388元人民币),但中国最多也就21英镑(200元人民币),最低那就几十块也有。
包括韩国也是,红富士苹果,中国25块钱能买一大袋子,在韩国,25块钱也就只能买一斤,所以现在不少韩国年轻人周五下班后就跑来中国。山东航空,因为往返首尔航班全国第一,也被称为“首尔人的航空公司”。
三是我国文化的世界接受度越来越高了,这一轮贸易战,中国强硬的底气也让中国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关注点,很多国家也破除刻板印象,对中国刮目相看。
外国人也是,Tik Tok、小红书早就破除了他们对中国固有的偏见,现实中的中国比他们想象中有趣好玩,而且还足够安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自然愿意过来体验一下。
这两年国家层面的整体格局其实已经发生变化了。
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的国家,转为货物顺差在涨,服务逆差在缩。
货物贸易顺差就是把货卖给别人,服务贸易逆差就是买的服务比卖出的多,也就是出国旅游、留学、看病这些钱都花出去了。
转变为服务逆差在缩,就是旅游、留学这一块,老外花钱在中国的地方的越来越多了。
这肯定是好事。
目前,我国在入境游这一块的发展,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使是恢复到疫情前2018、2019年的时候也是。
根据权威国际旅游数据显示,
2018
年,美国的国际旅游收入约
2000
亿美元,泰国
600
多亿美金,中国是
400
亿美金,在亚太地区排名不到前三。
另外,通过跨国较比,在前几十位的主要经济体重,中国的入境旅游对GDP的贡献率最低,2019年,外国人入境游收入仅占中国GDP的0.5%,距离国际中值1.5%,还有近1.3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如果我国入境游能达到国际中值,那对我国整体经济的提升是非常大的。
现在社交平台已经出现不少“入境游创业”的帖子,根据网上大家的说法,因为外国人越来越多,很多小语种导游的收入涨了不少。
这比盯着国人旅游这一块小蛋糕好多了。
别看我国每逢大小节出去旅游的不少,到处人挤人,但其实这几年的旅游消费非常抠搜,大家都不怎么花钱,主打一个穷游,看看就好。
去年五一的数据,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95
亿人次,人均每日消费113元。
2019
年五一的数据,
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
1.95
亿人次,人均每日消费是151元。
老外那就不一样了,这次的广交会,广州附近做酒店的网友说,他们连续一个外几乎都是满房状态,而且说是老外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国内客人基本都是基础房型,大部分欧美客人起步就是mini套房,且住的时间很长,普遍三到五晚。
南京也有五星级酒店的老板在说,他们五一前后最火的一个房型,先后住进了七八个穿白跑的大哥,这些大哥一住就是五六七天,还特别爱带行政酒廊的房型,不是因为有多能喝,而是因为要开会。
跨境贸易爆火,加上文化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外国游客一开始是商务考察,后来就是顺便旅游,再后来,可能就是每年来一次,带着家人一起来。
说不定,很快我国的旅游市场就真能靠老外入境游托底了。
我们每天都会有外媒独家报道文章分享给大家,可以文末加微信找小助理,第一时间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