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100多天,特朗普已经满心疲惫。要是留意美国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糟心事,就会发现“懂王”表面看似平静,内心可能已濒临崩溃。
支持率暴跌
首先是支持率大幅下降。据美国主要媒体报道,“懂王”的支持率已降至45%,在二战后的美国总统中排倒数第二,倒数第一正是他的上一任期。
多方批评与诉讼
此外,建制派势力如克林顿、奥巴马、拜登公开批评特朗普。纽约州还带头发起诉讼,指控特朗普政府非法削减数十亿美元的州级医疗资金,并反对其撤销联邦教育部的举措。
关税政策受阻
最重要的是,“懂王”的对等关税政策四处碰壁。中国不接招,欧盟态度强硬,就连日本也没给他好脸色。可以说,“懂王”刚想大展拳脚,就被各方势力顶了回去。如今,他能指望的就只剩让美联储降息,而这一切只为了兑现竞选时喊出的狠话。
早在4月初,特朗普就在社交媒体上喊话:“如果我是鲍威尔,我现在就降息。”几天后又发文称:“我们要是增长,就不该是高利率。”意思再明显不过,“懂王”想把经济下滑这口锅甩给鲍威尔。
那么美联储那边是什么态度呢?
鲍威尔表示,通胀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维持当前利率较为合适。这意思很清楚:总统着急是你自己的事,我们搞财务的只看数据做判断,才不会背经济下滑的锅。
于是,魔幻的一幕出现了:特朗普猛踩油门,鲍威尔却拼命刹车,总统和美联储主席的矛盾再度升级。气得“懂王”公开批评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反应迟缓,还暗示要炒了鲍威尔。这事儿已经不只是利率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怎样执行的问题,而是关乎美国经济的主导权究竟掌握在谁手中。
如果用一句话解释特朗普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降息,那就是为了兑现承诺拯救经济,为开启第三任期创造可能。他在竞选时拍着胸脯承诺,要让美国工厂恢复生产,让工人买得起房,还要对中国和墨西哥发起关税清算。但想做成这些事,光靠嘴上说可不行,得真金白银地投入。
比如,要让制造业回流,提高国产替代率,就得搞基建、给补贴,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这样企业才能扩大生产规模,具备出口竞争优势。想打贸易战,利率就不能太高,美元也不能太强,因为利率高、美元强,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飙升,如果再考虑其他国家联合反制,美国产品就更卖不出去了。所以,特朗普一切政策的前提是资金成本不能太高,美元不能太强,财政也不能出现太大亏空。
可现在美联储的利率情况如何呢?
存款利率4.5%,还贷利率6.8%,银行借款利率更是高达7.5%。第一季度,美债光是偿还利息就花掉了2900亿美元,比军费开支还高,占到政府财政总支出的1.9%。可以说,当下美国的利率根本不是适合做实业的利率,而是玩对冲基金的利率。在这种局面下,怎么推动制造业回流,又怎么敢打关税战呢?
所以,特朗普面临的困境是政府没钱,制造业不敢扩张,股市想涨但资金全躲在国债里出不来。而解决这些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美联储降息,而且要大幅度降息。
要知道,特朗普的经济路线与传统美国精英有所不同。他不信那些稳健预期管理和学院派话术,觉得只要股市大涨,美国人就会觉得经济向好;只要房子升值、退休账户回血,选民们就会愿意站出来支持他。这套逻辑他也不是第一次用了。
2020年疫情冲击最严重的时候,他一边印钱发现金,一边逼着美联储降息。一番操作下来,美股飙至历史高位,也让他在关键时期获得了喘息机会。虽然后来败选,但他始终坚持这套做法,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
只不过,“懂王”喊着口号,带着追随者一路冲锋,发誓要夺回失去的市场。而鲍威尔却偏要做那个冷静的“会计”,让“懂王”再忍一忍。因为摆在美联储面前的,不只是美国自身的账本,还有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如果选择降息,美债的利率成本能降下来,财政也能缓口气,但代价是刚被压制住的通胀可能会卷土重来。
别忘了,2019年那次放水,美国物价一度飙升到9%。美联储连续5次加息,才勉强将通胀稳定在3%左右。如果现在降息,楼市、股市、债市就会全面上扬。到时候,别说美国人吃不起鸡蛋,底层老百姓可能会再次陷入困境,这可不是经济刺激,而是让通胀加剧。
更麻烦的是,现在的美国和过去不一样了,美联储的“盟友”没那么多了。过去美国发债,有日本、沙特等国家接盘,现在这些国家不仅不接,还纷纷减持美债。如今接盘美债的是谁呢?
是美国人自己,确切地说是美国的几大金融巨头、商业银行和退休基金在兜底。他们一边喊着爱国投资,一边悄悄把客户的钱拿去买政府债,有点像财政内循环:财政部发债,华尔街接盘,最后再把债券包装成理财产品卖给普通家庭和退休基金。
这就好比你开了家公司没钱周转,拿老婆的嫁妆给自己续命,表面上公司还在运营,但现金流已经非常紧张。这种自己人接盘的模式,只要利率维持在高位,就有资金愿意支撑,一旦美联储选择大幅降息,利润下降,聪明的资金就会立刻撤离。最后可能导致政府发了一堆债,却借不到足够的钱,财政在体系内空转,美元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所以,美联储那些金融老手心里很清楚,现在降息就等于拆掉美元体系的最后一根支柱。而特朗普更明白,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他将无法兑现任何承诺。接下来可能就是经济衰退、财政崩溃,陷入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地。别说让美国“再次伟大”,就连他的基本盘都会动摇。
你看到的是降不降息的问题,背后隐藏的却是货币权力、美元信用和美国金融主导权的终极较量。特朗普就像一个拿着信用卡准备套现炒股的人,钱刚刷出去,银行却把卡停了。所以在他眼里,美联储就是那个不听话的下属,关键时刻还敢背叛老板。鲍威尔不是要不要走人,而是能离多远离多远。这场对决的背后,是美国经济谁说了算的问题。
美联储名义上是独立机构,但实际上是美国政治体制里反民粹的最后一道防线。特朗普可以继续他的激进打法,但只要美联储不配合,他就没钱,什么也做不成。这在美国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1970年代,尼克松曾逼迫美联储放水,结果把美国推向通胀深渊,美元不得不与黄金脱钩,开启了长达10年的经济停滞。1980年代,沃尔克坚持高利率对抗通胀,为此被里根“折磨”了好几年,但最终稳定了经济,沃尔克也成为美联储历史上“最硬的男人”。
鲍威尔选择硬扛,除了想成为“最硬的男人”,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美联储的独立性在于根据经济数据决定利率调整,而不是因为总统施压就改变决策。如果美联储在压力下过早降息,不仅会失去公信力,还会彻底沦为财政部的提款机。
所以鲍威尔想的是能撑一天是一天。因为根据美国法律,总统可以任命官员,但不能随意罢免。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就不在乎特朗普的指责。鲍威尔还有一年任期,这意味着特朗普对他的“折磨”将持续一年。
当然,也不排除鲍威尔扛不住压力,通过轻微降息来缓和与特朗普的关系。但不管怎样,特朗普一定会扶持一个听话的美联储,强行降息,接着打关税战,顺便利用一波经济红利提升支持率。到那时,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真的会变成白宫随意使用的工具,美联储大概也不再是那个独立的经济调节器了。
最后再多说一句,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美国内政,但实际上关系到每一个人。如果特朗普战胜美联储实现降息,那就意味着美元走弱,热钱流入新兴市场,全球资产价格会继续飙升。虽然股市楼市上涨大家会开心,但别忘了,随之而来的将是又一波通货膨胀和金融泡沫。
如果美联储扛住压力坚持不降,全球流动性紧缩,美元继续吸引全球资金,新兴市场的资金会持续流出,人民币承压,出口也会受到影响,我们同样不能轻松。总之,美国争的是利率,普通人却要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