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又上演了一次大跳水。
2025年1月,新能源渗透率竟然跌到了41.5%。这是连续第二个月跌破50%,也是连续第5个月持续下跌。从去年8月份的顶峰53.7%开始,一路连续下跌,到今年1月已接近40%,这个跌幅实在太大了。
与此同时,燃油车实现了一波对新能源汽车的反围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中汽协的解释是,1月份新能源渗透率低是正常的季节规律。因为春节前后是线下购车旺季,而小地方充电设施普及率低,所以燃油车占比高。说实话,县城的充电桩不足确实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回老家就找不到几个充电桩。
但是,春节这两个月渗透率低,可以归咎于充电桩不足。可从9月份开始,渗透率就持续下跌,这又该怎么解释呢?显然不能再赖充电桩了。
既然不是充电桩的问题,那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价格。燃油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围剿下大幅降价,BBA甚至打骨折。对于很多一年开不到2万公里,甚至1万公里的车主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买燃油车都划算多了。
不过,这是否代表着新能源汽车就此走下坡路呢?肯定不是。比亚迪、长安、小鹏、蔚来推行智驾平权,新能源汽车价格还会持续走低,燃油车的降价空间迟早也会消失,最后可能只能维持在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占有率。
而且,绝大多数开了电车的车主就再也不愿意换油车了,因为两者体验相差太大,完全是智能手机和老人机的区别。至于说燃油车保值,电车不保值,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新能源汽车在不断降价,燃油车也在大幅降价,都不保值。二手车的估值是以当前新车的价格评估的,再加上2025年的补贴,今年新能源的整体渗透率不会太差。
中汽协预测,全年乘用车销售2340万辆,增长2%。其中新能源1330万辆,增长20%,渗透率高达57%。
作为新能源车主,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