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这活儿,搞农活、摆弄花草的人多少都听过见过。把这棵树的枝接到那棵树上,让它长成新的样。
多数时候,是把接穗砍下来,插到砧木上头,包起来等它活。
这法子常见。今天说个不一样的,叫靠接。
这法子不常用,别的嫁接法子不好使,或者根本弄不成的时候,靠接就能派上大用场。
啥是靠接?跟别的嫁接有啥不一样?
靠接,说白了,就是让想接的两个植物,挨在一块儿,都还长在土里,或者各自有自己的根系供着营养,然后把它们俩接触部位的皮削开一部分,露出里面的嫩肉,紧紧贴在一起绑牢了,等它们长成一体。
这个过程里,那个要接上去的部分(接穗)和底下那个根(砧木),谁也没离开自己的原来的根系。
它们俩是邻居,天天见面,最后手拉手长到一块去了。
这跟平时咱见得多的劈接、切接、芽接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些法子,都是先把接穗从原来的树上剪下来,弄成个光杆司令,然后往砧木上插。接穗离开娘家,断了水断了粮,全靠砧木这边给它续命。
它能不能活,就看砧木愿不愿意接纳它,看它自己争不争气,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这个过程风险大,接穗压力山大。
靠接就不一样。它俩是平等的,都有后勤保障。接穗有自己的根供水供料,砧木也有自己的根。
它们只是在接触的地方开了个小口子,互相认识一下,交换细胞液,然后伤口慢慢愈合,里面的血管就连通了。
等它们俩确认过眼神,是能长到一起去的“人”了,再把接穗下面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砧木上面多余的头去掉。
这样一来,接穗就彻底嫁到了砧木家,靠砧木的根活着了。
因为整个过程,接穗始终有营养供应,所以它受到的打击小,成活率在某些困难情况下就高得多。
这就是靠接最核心的特点:不断根,先成活,再分离。
啥时候用靠接?这法子有啥好使的地方?
靠接既然不那么省事,为啥还要用它?因为它能在别的法子抓瞎的时候显本事。主要有下面几个用处:
第一,救命。
一棵长了好些年的果树,或者名贵的树木,根脖子那里被啃了、被病害蛀空了、或者干活不小心被机器打伤了,树皮掉了一大圈,上下营养通道断了。
这叫环状剥皮,树眼看就活不成了。这时候,普通嫁接没用。
靠接就能救。咋救?在伤口下面找几棵根生的健壮小苗,或者直接用树本身基部长出来的萌蘖条,把它们的上半部分靠接到伤口上方的健康树皮上。
一棵不够就接几棵,像搭桥一样,把上下重新连起来。这些小苗或者萌蘖条就成了新的营养通道,绕过受伤的地方,把根吸收的水分养料往上送。这样就把大树给救活了。这叫桥接,是靠接的一种特殊应用。
没这法子,那树基本就废了。
第二,对付难搞的。
有些植物特别有个性,用普通的嫁接方法成活率低得很。比如一些坚果树,像核桃、板栗,还有些热带水果,或者某些观赏植物,它们的伤口愈合能力差,或者接穗容易失水干枯。
直接剪下来嫁接,十有八九活不了。用靠接,接穗一直有自己的根养着,环境稳定,压力小,慢慢跟砧木融合。等长牢靠了再断根,成活率就高多了。对于这些难啃的硬骨头,靠接是实实在在的好办法。
第三,给难生根的安家。
有些植物,你想让它有特定的好根,比如抗病、耐寒、长得壮的砧木根),但它本身的枝条扦插不容易生根,或者种子繁殖出来的苗根系不好。可以先种下砧木苗,再把这个难生根的品种苗(带着自己的弱根)种在旁边,用靠接法把它接到砧木苗上。等接活了,把这个品种苗原来的根剪掉,它就完全靠着强大的砧木根生长了。这等于给它换了个好底盘。
靠接主要就用在这些较劲的地方。平时种个桃树梨树苹果树,扦插容易活的,或者普通嫁接成活率就很高的,就犯不着费这个劲了。
靠接具体咋弄?一步一步说清楚。
搞靠接,得有点耐心,手也要稳当。下面是具体步骤:
第一步:准备。选日子,最好是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一般是晚春到夏末,这时候树皮好剥,形成层活跃,容易愈合。找两棵植物,一棵当砧木(底下带根的),一棵当接穗(要接上去的部分)。它俩要挨得近,或者能方便地搬到一起。选它俩差不多粗细的枝条或者主干部分,直径粗细接近最好,这样接触面大,容易对齐。准备一把快刀,要非常锋利,最好是专门的嫁接刀。还有绑东西,嫁接膜、塑料条、麻绳都行。
第二步:选位削皮。把两棵植物调整好位置,让它们要嫁接的部位能舒服地贴在一起,不要硬掰,别让它们受力。选好接触点后,在砧木和接穗对应的位置,各削一刀。这一刀很关键。要削掉一层皮,带着薄薄一层木头,露出里面绿白色的形成层。削口要长,一般2到5厘米长,根据枝条粗细来定。削口要平滑,一刀下去最好,别来回刮。两个削口的形状、大小要尽量一样,像镜子一样能对上。削的深度大概是枝条直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别太深把枝干削弱了,也别太浅只削了皮。记住,刀快手稳,削面平整干净。
第三步:贴紧对齐。把两个削好的伤口面对面,紧紧贴在一起。关键中的关键,是让两个伤口边缘的形成层至少有一边要严丝合缝地对齐。形成层就是负责伤口愈合、让它俩长一起的那层细胞。对得越准,面积越大,成活越快越牢固。如果两边都能对齐,那是最好的。
第四步:绑紧包严。对齐之后,赶紧用嫁接膜或者塑料条把它俩捆在一起。从接口下面一点开始缠,一圈压一圈往上缠,稍微用点力,把接口绑紧,让它们不能错位。绑的目的是固定位置,同时阻止水分蒸发和病菌进去。外面可以再用绳子加固一下,特别是枝条比较粗硬的时候。绑完后,整个接口部位要包得严严实实。
第五步:加固支撑。如果接的枝条比较长,或者位置不太稳,最好在旁边插个小棍子,把嫁接部位和枝条都轻轻固定在棍子上,防止被风吹动或者不小心碰到,导致伤口错位。接口愈合期间最怕动来动去。
这几步做完了,靠接的操作就算完成了。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
接上以后咋管?啥时候能断开?
接好了不是万事大吉,还得管护,还得在合适的时候“断奶”。
首先是养护。嫁接之后,砧木和接穗两边的植物都要正常浇水施肥,保证它们都有充足的营养生长。别让它们缺水,特别是夏天。接口部位要注意观察,看看绑的带子有没有松,接口有没有干。如果用的是透明嫁接膜,能看到里面接口处慢慢鼓起来,颜色由绿变白再变粗,这就是在愈合了,形成了愈伤组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短的几星期,长的可能要几个月,看植物种类和天气情况。期间别老去动它,让它俩安静地长。
然后是“断奶”,也就是分离。啥时候能断?得看接口长得牢不牢。怎么判断?等看到接口明显肿胀变粗,颜色正常,轻轻晃动一下感觉很结实了,就可以考虑断开了。不能心急,宁晚勿早。
断开也分两步走,而且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免得刺激太大。
第一步是断接穗的根。在接口的下面,把接穗原来的茎干分次切断。第一次先切个三分之一左右的口子。过一个星期,看看接穗状态没啥问题,再切到一半。再过一个星期,切到三分之二。最后,再过些天,彻底切断。这样慢慢来,让接穗逐渐适应完全依靠砧木供应营养。
第二步是去砧木的顶。在接口的上面,把砧木原来的顶端部分也去掉。这一步也是逐步进行比较稳妥,特别是砧木顶端还很茂盛的情况下。可以先剪掉一部分枝叶,过段时间再彻底从接口上方剪掉。这样营养就能集中供应给接上去的那个新枝条(原来的接穗)了。
这两步操作的时间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看具体情况。总原则就是:逐步来,减少冲击。等这两步都完成了,这个靠接才算最终成功。一个全新的组合体就诞生了。
这靠接技术,确实比插根棍子等活要复杂些。但懂了门道,用对了地方,它就是个解决大问题的实在本事。搞农业,有时候就得会点这种不常见的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