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痛苦来源于极度的善变和不满足,大环境不好时,天坑专业的高学历们扎堆考进小县城体制内避难;
如今,他们又开始扎堆离职,逃离小县城,很显然形势并没有好转,逃离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也可能是不甘心。
小县城的体制内,已经成为天坑专业高学历的避难所
这两年说起天坑专业,土木和建筑必然首屈一指,工作环境差,工资低,找工作难,已经成为土木和建筑专业毕业生的代名词;
这种难有多离谱呢?清华大学建筑学毕业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
最近看到清华毕业的建筑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找工作经历:投了340份简历,依然没得到一个面试机会;
后来这位清华建筑生就开始海投转行简历,但回复率依旧很低,好像其他行业的HR们普遍不喜欢转行的建筑生;
而身边那些入职了设计院的清华师兄师姐们却被困在月薪三千的泥坑里,最后这位清华建筑生开玩笑地调侃道:要开个直播间去要饭!
这估计是21世纪最冷的笑话了,清华出身的建筑生居然也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下,高学历的人开始下沉小县城了。
之前有看到一位西南交大建筑学毕业的人,考进了东北某县城的体制内,据他本人所说,上岸县城事业编后到手工资不足4K;
在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位瘦高的少年自东北的雪地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串串脚印;
命运待他并不优渥,他从西南交大毕业半年后,还没在建筑设计院站稳脚跟,他的父亲就离世了;
而他也在这种长期的吃苦教育中觉醒,决定脱离设计院赛道;
进了县城体制内,虽然不满意、不甘心,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逃往县城体制内的高学历开始集体裸辞了
不去实实在在的经历,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工作最适合自己;
当下这种环境下,无数人告诉我们:体制内是最好的避风港,无数年轻人挤破头、拼了命都要进去,却有人开始逃离了;
相比公务员和事业编,人才引进对于高学历来说更友好,尤其是前几年很多地方对硕博的人才引进是免笔试的;
但最近,线上线下却掀起了一股体制内裸辞潮,果然,就连宇宙的尽头也是一座围城,有人想进去,也有人想出来。
看了这位30岁硕士毕业后经人才引进到某县城,工作仅几个月后毅然决然裸辞的经历后,我才明白:稳定并不等于合适!
他在进入县城工作后,从工作内容、制度到同事都出现了全方位的不适,甚至有厌恶和抵触的情绪;
他也尝试过融入,失败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他认为在小县城的工作是躺平混日子的,是看不到希望的,加之工资也低,年少时那股不妥协的劲依旧没有磨灭;
所以,他提出了辞职,也很顺利!
像这位硕士这样拼了命卷进县城体制内后,想离职或者已经离职的人,非常多;
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体制内的,还是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盲目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