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月22日那起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印度认定巴基斯坦是幕后主使,并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切断水资源供应、关闭边境通道以及驱逐人员等手段。然而,到了4月25日,巴基斯坦同样采取了强有力的回应,宣布暂停与印度的所有贸易往来。这一系列动作使得印巴局势扑朔迷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印度的三大招数
在4月22日发生的枪击事件中,至少有26人丧生,还有许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印度总理莫迪紧急中断了对沙特的访问,返回国内召开紧急会议,并宣布了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报复性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便是暂停执行两国已经维持了65年的《印度河河水条约》。
按照这份协议的规定,印度掌控着上游的萨特莱杰河、比阿斯河和拉维河,而巴基斯坦则拥有下游的印度河、杰赫勒姆河以及奇纳布河。尽管印度占据地理上的优势,但根据条约,印度必须将80%的水量分配给巴基斯坦,尤其是对于农业依赖度极高的巴基斯坦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然而,这一次印度以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为借口,单方面撕毁了该条约。巴基斯坦电力部经过紧急评估发现,如果印度在旱季蓄水或者修建新的水坝,那么巴基斯坦国内的水力发电量可能会骤降40%,灌溉用水短缺将直接导致小麦和棉花产量减半,这无疑是对巴基斯坦“生命线”的一次重大打击。
除了“断水”之外,印度还关闭了唯一连接两国的陆路通道——阿塔里检查站,从而切断了民间交流和部分贸易活动。更让普通民众感到困扰的是签证政策的变化,所有持有巴基斯坦护照的人士现有签证被立即取消,必须在72小时内离开印度,甚至连医疗签证也只能延长至4月29日。
锡克教徒们更是陷入尴尬境地,他们每年都会通过这条通道前往巴基斯坦的宗教圣地进行朝圣,但现在只能望关兴叹。虽然印度外交部建议改乘飞机,但由于巴基斯坦已关闭领空,航班不得不绕道中东,成本因此飙升三倍。
印度的签证清理行动堪称翻脸不认人,4月24日,印度宣布所有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即刻失效,必须在72小时内离境,即便是躺在医院里的重症患者也不能例外。
更为精准的打击体现在印度将巴基斯坦驻印度外交机构的军事顾问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并要求其在一星期内离开。这一连串的操作表明,印度试图通过物理隔离和资源制裁迫使巴基斯坦屈服,但显然巴基斯坦并不买账,随即打出了一张更硬的牌。
巴基斯坦的反击策略
面对印度的强硬措施,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由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宣布立即关闭对印度航班开放的领空,迫使所有印度飞机绕道而行。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早在2019年印巴空战之后,巴基斯坦就曾使用过这一招,当时导致印度航空公司每天额外花费1300万卢比的燃油费,如今历史再次重演。
廉价航空公司的日子更加难过,香料航空被迫取消了12条国际航线,而普通旅客的噩梦则是转机问题。原本从孟买到伦敦只需8小时直达的航班,现在得先飞迪拜再绕非洲,整个旅程变成了环球旅行体验。
巴基斯坦实施的贸易禁令犹如一记“七伤拳”,既伤害敌人也损害自己。印巴年度贸易额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基斯坦进口的印度棉花、药品和汽车零部件瞬间断供。
不过,这次巴基斯坦显然是“针锋相对”,他们甚至禁止第三国商品通过巴基斯坦领土进入印度,导致中亚国家经巴基斯坦港口对印度的货运全面停滞。
这让印度更加头疼的是签证方面的对等报复。巴基斯坦不仅取消了印度公民的免签待遇,还要求其在48小时内离境,同时将印度驻巴基斯坦外交机构的军事顾问列为“不受欢迎人物”,限期打包走人。
巴基斯坦还将印度驻伊斯兰堡高级专员公署的人数从55人削减到30人,并特别强调包括清洁工在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遵守规定。于是,印度外交官们开始疯狂甩卖家具,伊斯兰堡的旧货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几乎全新的办公桌。而印度那边也不甘示弱,将巴基斯坦外交官的离境期限定在4月30日午夜。
克什米尔问题
这起恐怖袭击事件不仅造成了26人死亡,多人受伤,而且印度方面也报告了士兵死亡的情况,就连外国媒体也表示这是该地区过去25年来最为严重的袭击事件。
然而,印巴此次冲突的根本原因还得追溯到1947年的“分家”。当年英国殖民者撤离南亚时留下了一个难题——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这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被强行划归印度,由此引发了两国间的三次大规模战争,至今双方仍各自控制一半。
印度将当地的武装反抗视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主义行为,而巴基斯坦则指责印度镇压克什米尔人权。尽管此次袭击的克什米尔抵抗阵线鲜为人知,但印度依然坚持认为其与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有关联。
安全专家分析,这类组织通常是当地青年因不满印度高压统治而自发组成的,与巴基斯坦情报机构的关系更像是“网恋般的虚幻”。不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莫迪政府借此机会转移国内矛盾。
枪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多地爆发了反穆斯林示威活动,旅游业遭受重创,民众对政府的安全管控能力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印度拿水资源开刀的做法也被巴基斯坦视为蓄谋已久。
巴基斯坦电力部谴责这是水战争,而《印度河河水条约》专家指出,如果印度长期停止供水或在上游修建水坝,巴基斯坦农业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小麦和棉花产量可能减少一半。
印巴之间的这场较量表面上看是签证、航班和贸易的“对等报复”,实际上却是一场危险的“胆小鬼游戏”。作为拥核国家,两国历史上多次濒临战争边缘。此次印度暂停河水条约、巴基斯坦关闭领空,每一步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线。
联合国呼吁保持克制,美国强烈谴责袭击事件,但无人能够真正调解。如果印度真的在克什米尔发动“有限军事行动”,或者巴基斯坦因断水陷入经济危机,局势很可能失控。目前,印巴民众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商人们失去了订单,留学生被迫回国,就连去麦加朝圣的信徒也不得不绕道迪拜。
如果两国继续“针锋相对”,恐怕只会让克什米尔的雪山之下再添几道裂痕。或许唯一的赢家是中东的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悄然增加了十架赴欧航班,卡塔尔航空趁机推出了“印巴绕飞尊享套餐”。
主要信源
巴基斯坦宣布一系列对印度反制措施——央广网2025-04-25
央视新闻——印度“断水”“断路”“赶人”后 巴基斯坦“针锋相对” 印巴局势再升级?
印巴局势骤然升级!印度宣布多项报复措施,巴基斯坦全面反制——财联社2025-04-24
巴基斯坦反制:暂停与印一切贸易——环球时报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