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被看衰为「过渡技术」,如今销量暴涨85%占新能源40%!小鹏、智己等纯电派集体转向,增程/插混凭啥逆袭?



一、全球80%市场还在「充电荒漠」

中国超充站覆盖98%高速路,但:

• 东南亚:印尼3000个充电桩支撑2.7亿人口,充电排队3小时是常态;

• 中东:沙特沙漠公路无充电桩,增程车加92号油就能跑,补能成本比纯电低50%;

• 欧洲:法国限电导致超充站凌晨断电,增程车成唯一「不抛锚」选择。

数据:增程车主长途自驾占比65%,三四线城市渗透率47%,均超纯电车型1倍以上。

二、技术进化让增程车「脱胎换骨」



1. 续航/补能碾压传统认知

• 小鹏G7增程版:纯电续航430km(超主流纯电车型城市续航),12分钟充80%电,亏电噪音58分贝(比燃油车还安静);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电耗从21kWh/100km降至16kWh,增程车不再是「油老虎」。

2. 高端配置「随便堆」

理想L9标配冰箱+后排大屏,问界M7支持6.6kW外放电(纯电车型普遍仅3.3kW),增程平台因「不缺电」成「配置狂魔」。

三、车企的「生存密码」与「破局点」



1. 新势力靠增程「止血」

小鹏G6增程版毛利率8%(纯电版仅3%),零跑C11增程订单占比72%,带动月销重返万辆;

2. 传统车企借增程「超车」

大众ID. Tourer增程版欧洲售价低纯电版3000欧元,销量反超;别克「至境」首款增程SUV预售72小时破5万,直指理想L8。

真相:不是技术战,是「刚需」碾压

当小鹏们放下「纯电执念」,终于懂了:用户要的不是「技术纯粹」,而是「去哪都能跑」。

理想李想点睛:「增程不是过渡,是和纯电并存的多元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